-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ter 2心理学历史 英文版教材
1.在心物关系上,反对洛克的反省说(即内部经验来源于反省的说法),坚持感觉是认识的源泉的观点。 2.在身心关系上,存在二元论思想,但十分重视对心理现象进行生理分析,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神经“振动”所产生的。 3.把联想从观念扩大到一切心理现象,把传统的三大联想律归结为一个接近律,特别强调了时间接近(同时联想和相继联想)在联想中的作用。 里德Thomas Reid(1710-1796),英国哲学家和联想主义心理学家。 知觉心理学起源于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里德的研究。里德最早对感觉和知觉做出区分,并对知觉问题的研究确定了先天论和经验论的两条主要路线。霍布斯、贝克莱、洛采、赫尔姆霍茨、冯特沿着经验论的路线对知觉做了不同的论述,他们都宣称应通过经验说明知觉。康德、米勒、黑林、斯顿夫则沿着先天论的路线对知觉机理进行解释。然后,对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前50年里各学派对知觉问题的研究做了具体分析。 布朗(1778-1820)英国哲学家,苏格兰学派的代表。成长于爱丁堡,从小就表现出批判精神。青年时代学过物理学、生理学、医学和法律,获医学博士学位。在爱丁堡大学长期讲授道德哲学。代表作《人的心灵哲学讲演录》(教材中的书名为《人的心灵哲学》),是在1820年他死后出版的。 1.把联想改称为“提示” (suggestion,a way of causing an idea to be accepted by indirect connection with other ideas.)。即由此及彼,互相引起,系心的主动作用而非观念的粘合力;包括简单提示和关系提示,前者就是通常所说的联想,后者则是知觉或设想两个对象时立即觉察到其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感不是感觉,而是全新的经验、判断、推理和抽象等的关系提示。 2.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九条联想副律:①原先感觉持续时间的长短;②原先感觉的活跃程度;③相对的频率;④相对的新近性;⑤常相伴随,很少例外,容易回忆;⑥个人之间的天性差异;⑦个人情绪的暂时变异;⑧暂时的身体异常状况;⑨以往的生活和思想习惯。前五条副律强调了客观因素对联想的作用,后四条强调了主体状态对联想过程的影响。 3.提出了“心理化学”的见解。认为“提示”引起的复杂心理状态,不只是集合,而是像化学反应那样的溶合,它的性质已与原来的成分完全不同,具有新质的特点。 穆勒(James Mill,1773-1836)政治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也是联想主义心理学重要的传播者。他的心理学名著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分析》(1829)。 ????1.詹姆斯·穆勒对心理现象的来源和元素作了分析。从经验论和联想主义传统出发,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起源于感觉,力图增多联想的元素。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元素。分为8种,除视、听、嗅、味、触外,又加上了肌觉、食道感觉和解散觉。说明人的心理现象是由更多的心理元素所构成。而观念则是感觉的拷贝。他认为,观念和感觉通常可以区别,感觉比观念原始些,观念比感觉发生较后些,但有时又难以分开。他还指出,感觉和观念通过联想的作用形成各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他把感觉、观念视为意识元素,认为意识就是这些心理状态的总称。这就是近代欧洲心理学史上元素主义的先驱。 ????2.詹姆斯·穆勒对联想作了分类。与哈特莱一样,詹姆斯·穆勒也认为联想有两种:一种是同时性联想,如看到一块石头总是把它的硬度、颜色、形状、大小和重量联合为一体来知觉,这是常见的。另一种是相继性联想,如说话时语词总是按照语言的习惯先后相继出现。他认为,感官只要一活动,便可以连续地接受感觉,感觉以后便常有以往的观念,而这些观念的背后又有其他观念。在我们的一生中,这两种感觉和观念的意识状态不断地衔接并连成一串。 ??3.詹姆斯·穆勒坚持接近律是联想的唯一主律。詹姆斯·穆勒与哈特莱一样,只承认接近律是联想的主律,把因果律、相似律和对比律都归到接近律之中。他还认为,因果关系指先起事件与后起事件之间有个秩序,即这件事一定在先,那件事一定在后,所以因果律完全可还原为接近律。詹姆斯·穆勒认为相似律难以成立,因为相似的东西,我们常是一起看见的,主张把相似归于接近律之中,即作为这个定律的一个特例。至于对比律,也不过是相似和频率的特例而已。他说,矮子为什么能引起巨人的观念呢?因为我们把矮子叫矮子是由于他与某一标准差得远;我们把巨人叫巨人也是由于他与某一标准差得远。詹姆斯·穆勒除了承认接近律这一主律外,还补充两条副律作为说明联想强弱不同的原因。这两条副律是:(1)联想的意识状态的生动度;(2)联合的次数多少,即频率。 ????4.詹姆斯·穆勒还坚持心理机械观。詹姆斯·穆勒认为复杂观念不是化学的结合,而是机械的结合。例如,玻璃、木料等物的许多复杂观念合成一个多层观念,即所谓窗子。进而墙、地板、窗子等这些多层观念合起来,就又成了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