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亮氨酸
(二)性质 通式表明:α-氨基酸有其共同结构部分,亦有不同的R基团,故不同氨基酸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构成天然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除甘氨酸外,α-碳原子均为不对称碳原子,具有立体异构现象,但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均为L型,称为L型氨基酸。 根据天然是否存在和人体能否合成,氨基 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蛋白质氨基酸 2. 非蛋白氨基酸 3. 衍生氨基酸 4. 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根据氨基酸在PH5.5溶液中带电状况分为酸性、 中性及碱性氨基酸三类。 酸性:L-门冬氨酸及其酰胺、L-谷氨酸及其酰胺。 中性:L-甘氨酸、L-丙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L-半胱氨酸、L-胱氨酸、L-酪氨酸、L-苯丙氨酸、L-色氨酸、L-脯氨酸及L-羟脯氨酸。 碱性:L-组氨酸、L-精氨酸、L-赖氨酸及L-羟赖氨酸等。 依R基团差异亦分为脂肪族氨基酸、芳香 族氨基酸及杂环氨基酸三类: 其中L-组氨酸、L-色氨酸、L-脯氨酸及L-羟脯氨酸为杂环氨基酸 L-酪氨酸及L-苯丙氨酸为芳香族氨基酸 其余均为脂肪族氨基酸。 此外,L-鸟氨酸及L-瓜氨酸虽不存在于天 然蛋白质中,但与蛋白质代谢有密切关系。 (五)世界氨基酸产业现状 全世界天然氨基酸的年总产量在百万吨左右,其中产量较大的有谷氨酸、蛋氨酸及赖氨酸,其次为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及胱氨酸等,它们主要用于医药、食品、饲料及化工行业中 。 目前构成天然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生产方法有天然蛋白质水解法、发酵法、酶转化法及化学合成法等四种。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已有百种之多,但主要是以20种氨基酸为原料经酯化、酰化;取代及成盐等化学方法或酶转化法生产。现仅将20多种L-型氨基酸的生产方法及用途列于表6-1供参考。(书P151) 第二节 水解法制备氨基酸药物的工艺原理 一、基本原理与过程 以毛发、血粉及废蚕丝等蛋白质为原料,通过酸、碱或酶水解成多种氨基酸混合物,经分离纯化获得各种药用氨基酸的方法称为水解法。目前用水解法生产的氨基酸有L-胱氨酸、L-精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L-组氨酸、L-脯氨酸及L-丝氨酸等。水解法生产氨基酸的主要过程为水解、分离和结晶精制三个步骤。 1.蛋白质水解方法:酸水解法、碱水解法、酶水解法 2.氨基酸分离方法:溶解度法、特殊试剂沉淀法、吸附法、 离子交换法 3.氨基酸精制方法:结晶,重结晶 1.蛋白质水解方法: (1)酸水解法 蛋白质原料用6-10mol/L盐酸或8mol/L硫酸于110-120℃水解12-24h,除酸后即得多种氨基酸混合物。此法优点是水解迅速而彻底,产物全部为L-型氨基酸,无消旋作用。缺点是色氨酸全部被破坏,丝氨酸及酪氨酸部分被破坏,且产生大量废酸污染环境。 (2)碱水解法 蛋白质原料经6mol/L氢氧化钠或4mol/L氢氧化钡于100℃水解6h即得多种氨基酸混合物。该法水解迅速而彻底,且色氨酸不被破坏,但含羟基或巯基的氨基酸全部被破坏,且产生消旋作用。工业上多不采用。 (3)酶水解法 蛋白质原料在一定pH和温度条件下经蛋白水解酶作用分解成氨基酸和小肽的过程称为酶水解法。此法优点为反应条件温和,无需特殊设备,氨基酸不破坏,无消旋作用。缺点是水解不彻底,产物中除氨基酸外,尚含较多肽类。工业上很少用该法生产氨基酸而主要用于生产水解蛋白及蛋白胨。 2.氨基酸分离方法: (1)溶解度法 是依据不同氨基酸在水中或其它溶剂中的溶度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如胱氨酸和酪氨酸均难溶于水,但在热水中酪氨酸溶解度较大,而胱氨酸溶解度变化不大,故可将混合物中胱氨酸、酪氨酸及其它氨基酸彼此分开。 (2)特殊试剂沉淀法 系采用某些有机或无机试剂与相应氨基酸形成不溶性衍生物的分离方法。如组氨酸可与HgCL2形成不溶性汞盐沉淀,后者经处理后又可获得游离组氨酸;精氨酸可与苯甲醛生成水不溶性苯亚甲基精氨酸沉淀,后者用盐酸除去苯甲醛即可得精氨酸。 (3)吸附法 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吸附力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如颗粒活性炭对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吸附力大于对其它非芳香族氨基酸的吸附力,故可从氨基酸混合液中将上述氨基酸分离出来。 (4)离子交换法 是利用离子交换剂对不同氨基酸吸附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氨基酸为两性电解质,在特定条件下,不同氨基酸的带电性质及解离状态不同,故同一种离子交换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同,因此可对氨基酸混合物进行分组或实现单一成分的分离。 3.氨基酸精制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