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稿海石滩控规文本
PAGE
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淇水湾
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淇水湾区域
海石滩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200
2009年12月
目 录
TOC \o 1-1 \h \z \u HYPERLINK \l _Toc187253502 第一章、总则 3
HYPERLINK \l _Toc187253503 第二章、规划功能结构与布局 3
HYPERLINK \l _Toc187253504 第三章、土地使用性质及容量控制 5
HYPERLINK \l _Toc187253505 第四章、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5
HYPERLINK \l _Toc187253506 第五章、公共设施控制 6
HYPERLINK \l _Toc187253507 第六章、村庄安置规划 6
HYPERLINK \l _Toc187253508 第七章、绿地及环境景观控制 6
HYPERLINK \l _Toc187253509 第八章、道路工程规划 7
HYPERLINK \l _Toc187253510 第九章、市政公用设施控制 7
HYPERLINK \l _Toc187253511 第十章、竖向规划 7
HYPERLINK \l _Toc187253512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 7
HYPERLINK \l _Toc187253513 第十二章、防灾规划 7
HYPERLINK \l _Toc187253514 第十三章、奖励与处罚 8
HYPERLINK \l _Toc187253515 第十四章 城市设计导引 8
HYPERLINK \l _Toc187253516 第十五章、附则 8
HYPERLINK \l _Toc187253517 第十六章、名词解释 8
附表一:现状用地平衡表
附表二:规划用地平衡表
附表三:海石滩区域规划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附表四: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附表五: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率控制指标
附表六:配建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指标
附表七: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附表八:规划道路一览表
第一章、总则
:规划目的
为了配合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海石滩区域(以下简称“海石滩区域”)依法建设,统筹安排土地使用,为道路交通、市政建设等提供规划管理和相关控制依据,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文昌市淇水湾,四至范围为:文德路以东(局部以西),钻石大道以南,东至海边确定的建设用地边界,包括部分铜鼓岭自然保护区,规划面积约为3.94平方公里。
: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城市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年4月1日颁布)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8.《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 一 1999)》
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10.《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2003--2020年)
11.《文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12.《文昌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13、《海南文昌滨海旅游经济产业带规划(2005.8)》
14、《海南文昌滨海旅游经济带规划(2006.9)》
15、《海南铜鼓岭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3—2020年)
16、《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概念规划》
17、《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修编)》
18.《龙楼镇总体规划》(2004—2020);
19.国家及海南省、文昌市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20.规划局提供的地形图及其它相关资料。
:规划原则
1.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环境优先、持续发展原则,突出山、水自然环境与开发建设的和谐发展。
2.自觉遵循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内在运行规律,在功能分区和用地安排上,留有一定的弹性和兼容性,使规划既有宏观调控能力,又有适度的微观应变能力。
3. 建设高效率、低能耗的基础设施,并加强社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地域聚合力。
4. 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协调处理好城镇建设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同时尽量利用地形,减少土地工程成本。
5. 重视近期建设安排,立足远期发展布局,处理好近远期控制发展和建设关系。
6.规划要体现既是海石滩区域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又具宣传该开发地区,扩大知名度,增强吸引力的作用,并为招商引资提高功效。
:本文本中下划线内容均为强制性条文。
:本规划中的坐标系统采用文昌坐标体系,标高采用黄海高程。
:本文本适用于海石滩区域控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