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期转电子版-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
第11期目录
(总第四十三期)
【政策动向】
抢占新一轮制高点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3
两化融合工作逐步走向成熟规范4
废弃电器电子五产品率先实施规范回收6
【协会动态】
国家民政部社团评估专家组对我协会进行现场考评7
朱明凯理事长会见日本办公设备与信息系统工业协会(JBMIA)代表团8
广义耗材拓展研讨会在在珠海召开8
【企业信息】
凤凰光学进军立体影像产业9
科密集团携手深圳南方略启动一阶段项目合作10
转型之路 富士胶片的新发展方向12
得芯片者得天下?三星或成最大芯片厂14
富士施乐:研发着眼于未来50年16
佳能复合机四十年发展历程回顾19
施乐转型数据处理服务22
【市场信息】
2010年9月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价格分析报告24
家用打印机销量增 DC产品销售下滑27
从打印机市场硬件销售到价值型销售转型28
品牌多元化 投影机市场发展提速32
【行业技术信息】
感受科技魅力 数码相机尖端新技术解析33
光感印象 浅谈数码相机ISO感光度37
【统计月报】
2010年1-9月份我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经济运行简况39
2010年1-9月份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43
2010年1-9月份进出口完成情况44
【政策动向】
抢占新一轮制高点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国务院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依据《决定》,我国计划用20年时间,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这是中国社会加快发展的又一重大契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球产业发展趋于放缓的今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一项重大战略。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可以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综合国力已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但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面对这些制约因素,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而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说,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应当明确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对此,我们需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结合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在生物、信息、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础性、前沿性技术领域超前部署,加强交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提高基础技术研究水平。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为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良好的环境。
(中国工业报 2010.10.20)
两化融合工作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