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_行为改变原理
图3—5 多重对象设计(三位对象的成绩变化) 3.多重对象设计的特点 多重对象设计实验模式的优点: (1) 它比较适合用来研究学生的学业行为。 (2) 多重对象设计实验模式在实验结果的推论方面也比较可靠,因为此类设计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学习一种技能,所以便于对不同学生进行横向比较。 多重对象设计的缺点和限制: (1) 该设计事先必须选出若干被训练者,而这些对象应具有相同的学习背景以及相等水平的目标行为,故往往难以找到。 (2) 若干对象的目标行为必须同时而持续地观察和记录,既花费时间,且工作难度也大。 (3) 第二位及第三位对象测量基准线阶段过分拉长,易受其他因素(如疲劳与分心)的干扰而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 (4) 同时对几位个案进行实验处理,容易发生个案之间的相互影响,将导致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发生困难。 (二)多重行为设计 1.多重行为设计的涵义 多重行为设计是一种在具有同一个被训练者,同一种实验条件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目标行为实施处理的设计模式。其实施步骤是:在开始实验处理之前,训练者应该先选择同一个被训练者表现出来的几种不同行为作为目标行为;然后,在相同的实验情境下,依照多重基线设计的程序要求,先后介入实验处理条件,以便观察处理条件对目标行为是否发生影响。 必须注意:选做目标行为的不同行为,不宜同属一个反应类别的项目,也即它们在功能上必须互相独立,才能在测量基准线阶段维持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才能在实验处理介入之后不至于彼此互相影响结果,否则将导致结果解释的困难。 2.多重行为设计案例 萨维和迪克于1979年利用过度矫正策略来处理智障儿童的乱摸乱碰行为的实验研究中,采用的就是典型的多重行为设计。实验对象是一位12岁的重度智障女童,该女童的行为问题有四个方面: (1)常把手指放在嘴里; (2)经常触摸自己的头发; (3)擅自拿别人东西; (4)常碰击他人。 该实验方案的处理策略是:口头警告加过度矫正措施。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每当患者出现问题行为时,立即先用口头警告:“不可以,把手指放进嘴里是不允许的!”然后,实施3分钟的过度矫正,即把她带到教室的一个特定的角落,让她坐着,双手放于桌面上,双掌心合握,再用胶布象征性地贴住双掌,称为“好双手”。该方案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 (1)“把手指放进嘴里”,从基线期的每天发生102次,降至处理期的每天仅发生 1.4次; (2)“经常触摸头发”,从每天发生102次,降至每天只有2.9次; (3)“擅取他人东西”,从每天发生115次降到1.7次; (4)“碰击他人”,从每天发生88次到最后完全消失。该方案取得的实际效果,可参看图4—7。 图3—7 过度矫正策略对改正四种乱摸乱碰行为的成效 3.多重行为设计的特点 多重行为设计的优势 : 1.有了多重行为实验设计模式,在处理单一个案的行为问题时,即使不借助倒返设计,也能有效控制有关变量,验证实验处理策略与行为改变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在处理单一个案行为问题时,凡是由于教育伦理问题,或是因为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易还原等因素造成的不便采用还原一复制设计的,而且所要处理的目标行为又不止一个,都可以考虑采用多重行为设计。 此外,运用多重行为设计处理行为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类化作用。这既是优点又是不足。 (三)多重条件设计 1.多重条件设计的涵义 多重条件设计则是一种在同一个实验对象,同一类行为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实验情境实施实验处理的设计模式。这里所说的“实验情境”或“条件”,涵盖面很广,可以泛指时间(如早、中、晚),环境(如教室、操场、实验室),训练人员(如教师、助理教师、学校辅导人员),活动(如上语文课、数学课、外语或课外活动),教学安排(如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大班教学),或智力障碍情况(如轻度、中度或重度智力障碍)等等。 多重条件设计实验模式的实施步骤是:首先选择目标行为;然后,分别对处在不同的实验情境中的目标行为进行实验处理,以观察处理条件是否对目标行为的改变发生作用。 2.多重条件设计案例 里霍尔等人于1970年曾用公开发表一篇用正强化原理来处理同一组儿童上课迟到行为的研究案例。因为这一目标行为每天都发生于不同的时段,即中午、上午和下午三种不同的情境,所以就依据三种不同的时间条件建立和测量了三种不同的行为基线,然后又分别进行行为处理。故这一实验方案采用的是多重条件设计。 该方案的训练对象是一组学生,共10人。该实验的目的是想通过使用公开表扬的正强化方式来减少早、中、晚三种不同的时段里迟到学生的人数。其实验过程是,首先对中午休息后、上午休息后和下午休息后等三个不同的时段这组学生分别迟到的人数进行观察、记录,并建立三项行为基线。等基准线稳定后,即按多重基线设计的实施程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ATF 16949试题附有答案.docx VIP
-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区别.ppt VIP
-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1册 综合探究 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ppt VIP
- 2024至2030年中国脱水蔬菜行业销售形势分析及投资规模预测报告.docx
-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一等奖(集锦4篇).docx
- 油用牡丹种植效益分析.doc
- DreamweaverCC实例教程01 初识Dreamweaver CC 2019.pdf VIP
-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教案教学设计(2个课题+1个活动).docx
- 湘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复习资料.pdf
- 医药公司财务管理制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