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 13.29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课件.ppt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 13.29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 13.29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课件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1.特点:把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 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法家 2.主要内容: 思想主张 目的 “__________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_________”“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 “三纲五常” 维护_________ 春秋大一统 君权神授 统治秩序 3.历史影响:有利于_________,维护统治秩序;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 巩固君权 【特别提醒】 1.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 (1)新儒学对先秦儒学中宣扬的“礼”“仁”“仁政” “民本”等思想进行了继承,以适应汉武帝时期的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2)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使之更加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3.天人感应 (1)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如果皇帝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皇帝勤政爱民,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资鼓励。(2)天人感应一方面给予了皇帝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力,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使其不能为所欲为。 4.董仲舒新儒学的实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专制统治在文化领域的表现。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根本原因:新儒学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2.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尊儒的措施: (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_________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3)兴办_____,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 格入仕,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儒家经典 太学 (4)初步建立了_____________,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 地位。 四、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___,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地方教育系统 正统思想 【特别提醒】 2.中国古代三种治国思想及其演变示意图 【史论要旨】 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了传统儒学,形成了新儒学体系。 2.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史料探究】 1.新儒学思想的内容 材料 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论化。……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探究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 提示:(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 2.新儒学的思想特征和影响 材料 (2012·天津文综改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探究2:依据材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提示:(1)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2)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名家评史】 【观点】汉武帝和秦始皇都致力于从思想上统一中国,但武帝所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比秦始皇所采纳李斯的建议要温和得多。秦朝对各种哲学思想流派的方针是一律禁绝,造成思想界的真空。汉武帝则是在百家中扶植儒家,使它成为正统。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作者认为,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它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要高明。   一、百家争鸣的焦点及影响 1.焦点: (1)人性善恶。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及法家认为“人性恶”。 (2)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①关于普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孔子提出“爱人”的主张;墨子提出“兼爱”的观点。 ②关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孟子从“人性善”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君轻民贵”的观点;荀子从“人性恶”的理论出发,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3)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应顺应自然。 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 与文学艺术 第29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主干回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