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学认识论
史学概论(全程讲义)·第五讲 史学认识论 主讲人 赵兴彬
PAGE
PAGE 63
sdgsdgs成都分行东风浩荡合法规和法规和土壤突然图腾
第五讲 史学认识论
1.本讲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重点内容、新颖内容,是20世纪以来(一说1938年法国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历史哲学导论》和美国曼德尔鲍姆(Maurice Mandelbaum)《历史知识问题》同时出版为标志)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的基本内容。弄清历史认识的特点、本质和规律,对于正确定位历史学的学科性质、提高史学思维能力和历史认识评判水平、推进中国历史学的更新换代,具有重大奠基作用。
2.本讲的知识与理论比较庞杂,讲授时应既注重概括又注重拆分。概括时,必须首先讲清楚20世纪以来西方批判历史哲学三个基本理论命题(即历史认识的性质及其独特性问题,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历史解释模式[包括普遍历史规律]问题),以及后现代主义“叙述主义”思潮的主要思想观点。可引用周建漳(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概观》一文,(载于2004年01月16日《史学评论网》()对内容拆分细讲时,可从三个思路入手:史学认识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史学认识的动态过程,认识主体的修养。
3.着重讲授后现代主义和波普尔的思想。可让学生课上宣读 HYPERLINK /economics/scholar.asp?BigClassID=0keyword=王晴佳 \t _blank 王晴佳《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研究》一文(载《史学理论研究》2000.1)
4.讲授史学主体的修养时,要注重把传统史学的“史家四长”理论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结合,制定一种新时代的史学主体修养目标。
本讲,在实际讲授时可用两种授课方法处理:
第一部分着重讲清“史学认识论”的背景知识,侧重于概念的辨析和西方学术界争论主题。可按如下顺序进行:
首先强调一下本讲在整个课程内容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非常必要导入形式
接着讲清本人对“认识”、“认识论”、“历史”、“历史认识”、“史学认识”、“历史认识论”、“史学认识论”诸概念的基本理解。
再阐述在批判历史哲学内部,关于科学主义倾向和人文主义倾向的四大争论问题,仍以概括阐述为宜。
最后让学生在课上全文宣读 HYPERLINK /economics/scholar.asp?BigClassID=0keyword=王晴佳 \t _blank 王晴佳《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研究》论文。该文比较通俗,学生能直接听懂。随后从文中提出11个问题,制成签子,击鼓传花、抽签回答问题。以此法督促学生认真听。(其11个问题见后)
第二部分要紧扣课本顺序讲解。其间穿插对波普尔较详细的评价,以及本人的学术论文《史学认识的检验都是间接检验》(《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4.1哲社版)
一、什么是史学认识论
1.什么是“历史认识”与“史学认识”、“历史认识论”与“史学认识论”
由于人们对“认识”和“历史”二词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对什么是历史认识和史学认识,以及什么是历史认识论和史学认识论,至今仍有不同看法。但笔者认为,“认识”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作名词时,是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构建,表现为相对凝固化、定型化,这就是各种各样的知识、理论,如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作动词时,指人头脑中思维,即确定人或事物是某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过程,如“我认识他或它”,表现为一种动态过程,也就是各种思维方式,如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如文学创作)、抽象思维(如推理)等。显然,“认识论”就理应包括对各种凝固化知识和动态思维过程的理论反思,因此,所谓认识论,就是专门研究人类认识的来源、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
如前所述,对于“历史”一词,也基本是两层含义,一指客观历史(即不以主观为转移的自在的历史),二指主体化的历史,即历史学或历史知识。据此,把这两种含义分别与上面的“认识”一词配对,自然就产生了历史认识和史学认识两个词。显然,在这里,历史认识就是主体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如某年月日,发生了某事,或者某事产生了什么影响等),因此,历史认识就
实际课堂效果表明:
对左边这些概念作清晰的辨析是极其必要的。
某小学生的毕业赠言:
祝你:住洋楼,开宝马,娶美女,包二奶,天天吃海鲜,夜夜做新郎!
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作业是用字“爱”、“亲”、“摸”组词:
爱,爱人;亲,亲嘴;摸,摸女人。
随感:“龟兔赛跑”新论:
不计代价的成功,有何意义?不能因为强调主观努力的重要而误导人们不顾客观限制。不能鼓励不具备兔子之长的乌龟去干赛跑的事业,就像不能鼓励不具备天才的人去搞发明创造一样。可惜的是,多少年来,我们却仍然愚蠢地说着和做着。比如,常说“要不惜一切代价怎样怎样”,甚至以不惜阉割爱迪生那句名言歪曲其义,来宣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