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尚书注释版doc - 导读.doc

  1. 1、本文档共1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尚书注释版doc - 导读

PAGE 72 - fgdgdfgdf符合法规和法规和土壤突然图腾 尚 书 【导读】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这里说的“书”,就是指《尚书》。《尚书》是我国上古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文件、文告的汇编,其中也有部分篇目追述了当时的史实。虽然数千年来有关《尚书》的篇章数目、内容真伪、以及成书的时间等问题争论不息,但它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始终为历代帝王乃至学者所重视。 今存《尚书》的篇目依各篇所记内容的时代先后来排列,五十八篇分为《虞书》五篇,《夏书》四篇,《商书》十七篇,《周书》三十二篇。上自唐尧虞舜,下迄春秋战国,对许多历史事件,如“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汤武革命”、“武王灭商”、“周公摄政”、“成康中兴”等,都有所记载,有些记载还相当详细。据考古资料和其他文献的证明,我国在上古时代,朝廷就已设立史官,专门负责记载君王的文告、行动以及君臣之间的谈话。这些内容,从今存《尚书》各篇的体裁来看,可以分为这样几大类: 1﹒典:主要记载上古时代的典章制度及其产生的背景、经过。如《尧典》、《舜典》、《洪范》、《吕刑》、《周官》等等。 2﹒训诰:记录和追述了上古时代的君王、执政者的训令、诰命,其中有君臣之间、大臣之间关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气等方面的谈话,也有一部分是通过祭祀先王、神灵时的祷告来达到训诫的目的的。如《皋陶谟》、《盘庚》、《高宗肜日》、《西伯勘黎》、《大诰》、《召诰》、《顾命》等等。这方面的篇目,在今存《尚书》中占了相当的篇幅。 3﹒誓:这是君王或诸侯带兵出征时向部下发出的动员令,不仅说明为何出征,还将作战纪律公诸于众,以激励士气,严明号令。如《甘誓》、《汤誓》、《泰誓》、《牧誓》、《费誓》等等。 4﹒命:是君王或执政者委任官员、赏赐功臣的命令。如《君陈》、《毕命》、《君牙》、《冏命》、《文侯之命》等等。 由于《尚书》的内容偏重于政治生活、典章制度,因此它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后世帝王治理朝政的常法大典。自从汉武帝在封建统治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尚书》成为“五经”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之中。《尚书》中所反映的“敬天”、“明德”、“慎罚”、“保民”思想,也不仅是古代的帝王将相用以治国安邦的理论基础,更是文人学者们修身养性的道德依据。不过,《尚书》也并非制度、文告、记录等应用文体的乏味的记载,在《尚书》各篇中,有些地方相当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君王、大臣的政治生活,就是在文告、会议记录中,也运用了不少比喻,说理透彻,形象感人。也可以这样说,《尚书》为后世散文的创作开创了先河。这样看来,所以《尚书》的价值就在于: 1﹒文化方面。这部书记载了虞、夏、商、周的重要历史事实。例如尧舜的禅让,夏禹治水和统一中国,商汤伐桀,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周公东征和统治东方各国的事迹,都保存在这里面。这一历史时期里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治国大法、教育、刑法、典章制度等也都有许多真实反映。它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早在汉代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就很重视它,引用不少,甚至整篇地引用着。它受到历代学者的高度重视。今天我们也应该充分重视这些珍贵史料,学习它,研究它,来为宏扬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服务。 2﹒语言方面。这部书保存了许多古义。例如殷表示正,讹表示化,怀表示包,襄表示上,畴表示谁,若表示顺,采表示事,在表示察,任表示佞,允表示信,北表示别,等等,这些实词的意义现在很少用了。又如厥表示其,佥表示皆,都表示赞美,肆表示遂,暨表示与,惟表示与,等等,这些虚词的用法现在也很少使用了。它确实是上古训诂的宝库。这部书又反映了许多古代语法的特点。特点之一,它有许多句首语气词。例如惟、诞、率、迪、洪、爽、亦、越等。特点之二,它很少使用句末语气词。例如《甘誓》和《汤誓》都没有使用它,《盘庚》三篇只出现一次“哉”字。《西伯戡黎》“我生不有命在天”句是一个反问句,《史记·殷本纪》作“我生不有命在天乎”,《史记》加上一个“乎”字,它却不用。这些情况反映了上古汉语不大使用句末语气词。特点之三,被动句与主动句往往没有区别。例如《尧典》“舜生三十征庸”句,晚出《孔传》解释说:“言其始见试用”,这说明后代用“见”字表示被动,在上古语法里还没有产生。又如《禹贡》“禹锡玄圭”句,《史记》作“于是帝锡禹玄圭”,原来是个被动句,它在形式上与主动句没有什么区别。象这样的差别还有一些,它反映了上古汉语的某些特点,为我们深入研究上古汉语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材料。 再说说学习《尚书》的途径: 学习《尚书》要认识途径,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途径。对初学者说,首先要通读。通读的时候,可以利用建国后出的附有译文的读本。这类读本目前有三个:一是王世舜译注的《尚书译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是江灏和钱宗武合著的《今古文尚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