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通史第1讲 先秦、秦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ppt

2017高考通史第1讲 先秦、秦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高考通史第1讲 先秦、秦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考向三 从先秦“百家争鸣”到汉代思想大一统的演变 视角1 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差异 的辨析 【典例5】 (2014·海南单科,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解题思路 定位知识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 把握题眼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辨析 选项 A 材料反映的是君主集权,不是君主“无为而治”,错误 B 材料中没有提及血缘等级关系,错误 辨析 选项 C 据材料“有难则用其死”可知君主没有推行“礼乐仁政”,错误 D 材料信息“君上之于民也”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正确 答案 D 视角2 从文明进步角度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治国理 念及影响 【典例6】 (2014·课标全国Ⅰ,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题思路 定位知识 君主专制的强化及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题关键 君主专制加强与儒学思想的发展 辨析 选项 A 君主专制源于战国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错误 B 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据材料信息“‘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可知,统治者借助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正确 辨析 选项 C 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错误 D 题干主旨强调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错误 答案 B 【主题深化】 儒、法、道、墨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 学派及代表 主张 特 点 道家(老子) 无为、小国寡民 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 儒家(孔子) “仁”、克己复礼 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儒家 (孟子、荀子) “仁政”“仁义” 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 墨家(墨子) “兼爱”、“非 攻”“尚贤” 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 法家(韩非) 主张改革、“君 主集权”、法治 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 [模块链接] 考向四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社会转型的历史特征 【典例7】 (2014·天津文综,12)(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解题思路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紧扣材料对“农商”的重视程度来概括。第三小问,从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的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直接归纳“措施”,“目的”根据材料二的信息来分析归纳出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盐铁官营、货币官铸、物价管理等角度来分析。 答案 (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 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举措: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主题深化】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阶段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和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其主要表现: (1)政治上:诸侯争霸和各国纷纷推行的变法打破了旧的统治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郡县制开始出现,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封建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 (2)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封建地主土地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