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作者事败入狱、行将牺牲,依然视死如归,全然不惧的英雄本色。 作者的爱国情怀。 作者简介 背景简介 艺术赏析 思考与练习 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 作者介绍 主要作品 教学参考 扩展阅读 相关图片 主要作品 夏完淳的作品曾编为《玉樊堂集》、《内史集》、《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吴省兰合编为《夏内史集》,颇有遗漏。嘉庆十二年(1807),王昶、庄师洛编刻为较完整的《夏节愍全集》,14卷。 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加校订,编印为《夏完淳集》,为今日较完备的通行版本。(鲍昌) 教学参考 《狱中上母书》的文化解读(周巧群《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5期) 扩展阅读 《别云间》夏完淳 《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扩展阅读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上海松江夏完淳父子墓 相关图片 相关图片 相关图片 * * 资 料 链 接 朗 读 思 考 练 习 艺 术 赏 析 内 容 述 评 译 文 作 者 简 介 教 学 重 点 背 景 简 介 退出 夏完淳 教 学 目 的 返回 1.了解民族英雄夏完淳的生平及作品概况。 2.感受作者视死如归,全然不惧,以身许国的英雄本色、爱国情怀。 返回 返回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明末诗人、抗清志士。他聪明早慧,七八岁能诗文,十二岁博极群书,知军国大事。清兵南下,他积极参加抗清斗争,随父亲夏允彝入松江吴志葵军。不久兵败父死,他同老师陈子龙、岳父钱栴重组义军,上书南明鲁王,得遥授中书舍人,投太湖吴昜军继续斗争。失败后只身流离,潜回故乡,以图再举。后为清兵所捕,慷慨就义,年仅十七岁。有《夏节愍集》。 返回 夏完淳是明末著名的少年爱国英雄,其父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也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爱国志士。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十四岁就跟随父亲起兵太湖,参加抗清活动。父亲牺牲后又随老师继续与清兵作战,在1647年7月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在狱中他写了三篇遗书:《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和《土室余论》,以此来表达壮志未酬,英雄遗恨的爱国情感。此文是临刑前写给生母和嫡母的信。信中回顾了两年来起兵抗清的坎坷经历,抒发了国难家仇集于一身、死不瞑目的英雄遗恨,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文章吞声泣血、悲壮淋漓,这就义前的慷慨悲歌是一篇千古不朽的爱国主义杰作。 作品述评 返回 本文感人肺腑,首先在于作者的爱国情怀。作为一个抗清志士,作者认为,国将不国,何以家为?因而不怕历尽艰辛,以图“复见天日”,虽然事败入狱、行将牺牲,依然视死如归,全然不惧,体现了以身许国的英雄本色。在抒写国破家亡之恨的同时,作者也反复表达了不能报效母亲养育之恩的遗憾和对妻子、对外甥的惦念关怀,但大义当先,决无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伤感。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自然段,点出自己即将赴义,以身殉父而不得报母。 第二、三自然段,回顾起兵以来的坎坷经历,叙述国与家的种种不幸,抒发大仇未报,大恩未酬的满腔遗恨。 第四至最后自然段,交代后事,再次抒发对母亲的深情,并表达自己以国为先、以气节为重的志向。 返回 本文始终将民族恨与骨肉情两相依托、映照,以见“忠”、“孝”不能两全之憾。充沛的气势(浩然正气)与复杂丰富的感情(沉痛、负疚、慷慨、关切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苍凉悲壮的风格,具有一种回肠荡气、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今日读来,虽观念难免陈旧,而情意却实在真切。 返回 一、 本文是夏完淳在什么背景下写就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本文是作者追随父亲夏允彝、师父陈子龙参加抗清斗争被捕入狱后羁押在南京时写的诀别信。作者虽然行将牺牲,却依然视死如归,全然不惧,体现了以身许国的英雄本色。在抒写国破家亡之恨的同时,也反复表达了不能报效母亲养育之恩的遗憾和对妻子、对外甥的惦念关怀,但大义当先,决无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伤感。 本文在语言上用词委婉、感情真挚。四字句居多数,?骈散并用。全文一唱三叹,慷慨悲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