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族群观和先秦文献族字使用浅析1.PDFVIP

中国传统族群观和先秦文献族字使用浅析1.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族群观” 与先秦文献“族”字使用浅析1 马戎 人类社会在地球上的诞生起源与演变进程是多元的,世界各地的人类群体之间存在着 明显的体质差异与文化差异。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地区萌生和逐渐演变 出依据血缘、地缘因素和交往、征战的结果组合而成的各类社会实体和政权组织,并在各自 的传统思想体系中形成了对本地各层次社会群体(例如家庭、氏族、村社、族群、国家)的观 念,在自己的语言中产生了反映这些观念的相应词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明, 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类群体之间的交往也在逐步增加。在文化交流中,人们也了解到其他地 区有关人类社会群体的观念和称谓,并试图与本地的词汇进行相互翻译以进行交流。由于各 地社会的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不同,在对群体进行概括时使用观念中所强调的方面(如血缘、 体质、语言、文化、宗教、政治联系等)有所不同,在翻译中也必然出现相应词汇之间在内涵 上存在差异的现象。 - Nation-state “民族国家”( )这种政治实体的形式出现于近代西欧,通过上百年殖民 - 主义的侵略扩张,逐步被其他地区的社会所接受。在“民族 国家”建构的复杂过程中,各 地原有的各类群体组织和政治结构由于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而进行了重新组合。 Nation-building 由于“民族构建”( )历史进程中出现的群体组合及外来移民等因素,今天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多族群国家(Multi-ethnic nation ),即在国家内部存在多个在 文化传统、语言习俗、甚至体质等方面都保留自己特点的族群。当社会学者研究本国的“族 群”现象,并把本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研究时,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简单地 以目前社会流行的翻译术语为依据来理解本国无论在纵向发展或是横向比较中都十分复杂 的“族群”或“民族”问题,需要通过对本国史料和外文文献的深入研究和反复讨论来真 正理解这些汉文和外文词汇的实际含义以及它们在历史中的演变。 笔者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自己的传统思想中对于我们今 天称之为“族群”或“民族”、“国家”的这些社会现象具有一套产生于中国本土的观念, 与西方国家的思想体系存在差别,要想理解今天中国的族群关系,就需要对中国文化传统 中的“族群”观等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讨论。本文将简单地讨论对于中国族群关系研究的一些 基本观点,并试图对部分先秦文献中“族”的用法和对于少数族群的称谓进行初步的梳理, 希望这些讨论能够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族群观”。 一、关于中国族群关系研究的几个观点 1.分析对群体的称 ,是理解历史上“族群观”的一个切入点 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表明,自古代以来,在东亚大陆上即繁衍着以血缘或地缘为基础 而形成的许多人群,因长期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学习,它们在文化传统和政治组织方面具有 一些共同之处,但同时也保存了各自相互区别的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群体在自称 ” 或他称时曾使用过“×× 、“××人”、“××部”、“××族”、“××国”等不同词汇, 一些统一了中原地区或控制了较大地域的政权也自称为“××朝”。对于这些群体及其不同 形式、不同层次的政权,在中国文字记载的正史、野史和民间文学(评书、小说、词话等)中 1 本文原刊载于关世杰主编《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8 月出版,第 387-404 页。 均有各种表述,这些叙述涉及和反映了当时人们关于群体(和相应政权)的概念、各群体 (和相应政权)之间相互交往的史实、以及当时政治家对于处理这些群体和相应政权之间关 系的观念与策略。我们可以借用今天流行的“族群”(或是“民族”)这些词汇来称呼它们, 但是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我们现在使用什么名称来称呼它们,而是需要通过对史料的分析 来了解这些群体在历史上是一些以什么为基础组合凝聚起来的人群,分析人们当时依照什 么标准来区分这些群体,分析当时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属于什么性质,理解它们与今天中国 存在的“族群”现象相比较时具有哪些共性与特点。由于群体的名称作为象征符号,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