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玉亮--2渗流物理-三次采油中的驱替现象
渗流物理
研究生讲义
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苏玉亮
目录
一、油藏渗流物理发展现状
二、两相驱替理论
三、激波理论及其在非混相驱替中的应用
四、三次采油中的驱替现象
五、非等温渗流动态计算
油田开发的物理-化学方法属于三次采油方法,
是通过改变地层、流体的性质(特别是界面性质),
利用物理化学能进行采油,本章介绍了溶剂驱、高
压气驱、二氧化碳驱、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等几种驱
油方式的机理特征和动态计算。
二次采油残余油形成原因
在常规注水开发后,油田中仍将有可观的
原油储量未采出,通常可达到地质储量的
60~80%,甚至更多,这即是所谓油田注水开
发后的“残余油”。为了有效地应用新方法采
出“残余油”,必须了解它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残余油形成有以下四个基本原因:
1.地层非均质性和地层中存在裂缝系统。
2.油水粘度比
3.相间界面和毛管压力的存在
4.注水过程中原油的重质组份在孔隙介质
表面发生多层吸附现象使残余油增加
地层非均质性将造成地层中平面上“注水绕流”
现象,纵向上单层突进现象,使油层体积波及系数很
低,油井过早地进入高含水期,导致在油田大量水淹
的条件下,地层中仍有大量残余油的不利开发局面。
裂缝系统的存在尤其当地层本身属于低渗透、低
孔隙度介质时,裂缝系统往往使油井突发性水淹,注
入水只沿着裂缝系统快速推进,很少或者根本不驱替
孔隙介质中的原油。
当两者同时存在时,就很难提出合理的油田注水
开发系统。 因此,目前划分低渗透油田标准时往往用
KH-渗透率与有效厚度乘积来代替原来单一的渗透率
标准。
2.油水粘度比
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油水粘度比是影响残余油
及注水开发效果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即使在
地层均质条件下也会造成严重的“舌进”,“锥进”
和“绕流”现象。一方面使注入水过早地突进到采
油井,另一方面,使水前缘之后有大量原油被水相
包围,连续的油相被分散成油滴、油膜,分布在不
流动的死孔隙中或孔隙表面,由于孔隙介质比表面
非常大,因而这部份分散相残余油量是不可忽略的。
3.相间界面和毛管压力的存在
由于油与注入水之间非混相性质,油水之间有
明显相界面,因而油水不可能相互溶混被采出。毛
管压力与岩石润湿性有关,作用机理十分复杂,
当裂缝性油田岩块尺寸较小时,毛管力的末端
效应对微观驱油机理有很大影响,常常导致残余油
增加。
4.注水过程中原油的重质组份在孔
隙介质表面发生多层吸附现象使残
余油增加
• 孔隙介质岩石表面润湿性对驱油的微观
机理有重大影响,目前倾向于中性润湿或
弱水润湿可望得到较高的原油采收率。
本章主要内容
• 溶剂驱油
• 二氧化碳驱油
•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驱油
• 聚合物、胶束-聚合物注水
1 、溶剂驱油机理和方式
以溶剂驱为例介绍混相条件下的驱油机理及动态计算
(1)溶剂驱油机理
当利用溶剂驱油时,由于溶剂与原油混相作用,即在分子扩散作用
下,溶剂渗入原油中,原油中部分烃类也渗入溶剂中,导致原油部分或
全部被采出来。因此,在溶剂驱油过程中扩散机理是很重要的。主要扩
散方式有分子扩散、对流扩散和粘度差扩散。
如果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采用向地层中仅仅注入溶剂的驱油方法,则
溶剂把油从地层中冲洗出来后自己就留在地层中了,很显然,留在地层
中的物质应比石油更易于得到,更廉价才行。通用的驱油有醇、醚、二
硫化碳等,这都是很昂贵的东西。廉价的有天然气和二氧化碳等。
1 、溶剂驱油机理和方式
(2 )溶剂驱油方式
通常溶剂是比较昂贵的,因此在应用上要考虑溶剂应用的
最优化方式,还要考虑溶剂回收和再利用问题。主要溶剂驱油方
式有:
(a )利用与原油充分溶混的溶剂作为段塞,然后用水顶
替这个段塞。
这种溶剂段塞驱油方式使用溶剂量较少,有较好的经济效
果。但是溶剂与顶替的水一般是不相溶混的,因此即存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