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第二课时
一片落叶就是一个季节 一点秋意就是一番心境 一番心境就是一篇散文 第二课时 故都的秋 总写 (1~2段) 眷恋北国的秋(1) 江南的秋(2) 分写(3~12段) 描写 议论:赞北国之秋(12) 总括(13~14段) 南国之秋比不上北国的秋(13)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热爱(14) 北国的秋 庭院秋景(3) 秋槐落蕊(4) 秋蝉残声(5) 秋雨话凉(6-10) 清秋佳果(11) 秋景图 秋 院 清 晨 槐 树 落 蕊 秋 蝉 啼 唱 闲 话 秋 雨 秋 果 奇 景 思考:为什么秋天里的郁达夫是悲凉的? ①作者生平遭遇使然 ②中国文人悲秋情结的感染 ③时代背景使然 知 人 论 世 郁 达 夫 知人论世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人。 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 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 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 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 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 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 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此文写于1934年,当时的 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 离。抑郁之余,郁达夫便“不远 千里”从杭州经青岛至北平,并 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深发 感慨,写下了此篇优美的散文。 背 景 1933年至1936年,郁达夫受白色恐怖的威胁,由上海迁居杭州。这一阶段是他思想最为消沉的时期。由于对革命的深切失望而产生了消极情绪,他企图在理想的世外桃源里慰藉自己痛苦的灵魂。这段时间,他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他花了很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这一时期,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1937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后来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1、“秋雨话凉”中,写到的都市闲人是怎样的一些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点拨】 (1) 他们是些没有多少身份和地位的平民,没有多少高雅的文化修养,但又富有生活“智慧”。 (2)一般来说,都市生活的节奏是紧张的,身在都市而“闲”的人,就显出了一种情调。尤其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那一份淡然而悠远的态度,却为高雅的文化人所欣赏。 因为它触动了自己内心隐秘的伤痛:天气转凉,一年将近,人到中年,光阴几何,尘满面,鬓如霜,一切还在飘零之中。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沧桑,那种凄凉,那种无奈,都在秋风秋雨、凉意萧疏的氛围中。 旧梦豪华已化烟,渐趋枯淡入中年 为何突出闲人们的答话 2、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者语段?谈谈理由。 【参考】文中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都是细小的声音,人能听到这些细小的声音,就能给人幽静以动衬静,衬托出这些的环境清、静。 分析: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南北秋韵比较 黄酒之与白干 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 黄犬之与骆驼 温和与浓烈 清润与干硬 细腻与粗犷 娇小与阔大 四个比喻又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让人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味久;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让人感到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用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又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了于胸。 散文精品 借景抒情 以景显情 秋 眷恋(故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