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wq《和妻书》.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q《和妻书》

第五、六段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思。吾爱汝至,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幸”与“不幸”分别指什么? “卒不忍独善其身”一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幸”,夫妻恩爱; “不幸”,生今日之中国! “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只顾自己好,不顾别人。林觉民虽“至爱”妻子,他要把这种爱推广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愿“独善其身”。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 “当尽吾意为幸。”希望妻子透彻了解遗书的意思,也就是全文的中心——“吾意”即“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6段 夜深回望《与妻书》 第一次接触《与妻书》,情况大概跟各位差不多;也是在高中的教室里,也是手捧语文课本,听着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文里文外的故事。在那个身体和心灵莫名滋长的年代里,品读着这篇必定是用来培养我们高尚革命情操的课文,即便情商低下鲁钝如我,心中也曾经泛起过异样的感觉。 在那段注定只有一次的青葱岁月里,我们学过《滕王阁序》,我们也学过《白杨礼赞》;从《过秦论》到《别了,司徒雷登》,从《核舟记》到《骆驼祥子》,我们早已经习惯了看见文章就去总结中心思想、归纳段落大意,也早已经掌握了庖丁解牛以及分久必合的伎俩。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毛头小子、丫头片子,在历经鲁迅系列、文言系列、革命系列等等课文的轮番轰炸后,早已经成长为语文专业的熟练工;管你是填空还是选择、议论文还是叙述文,哪怕你十面埋伏,我们照样百毒不侵。但是,又是什么,让我在看到《与妻书》的第一句,心头不由就是一紧呢?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今天想起来,那时候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根本不可能咀嚼出这句话的真味。但是即便如此,面对这句独一无二的开场白,我突然觉得心口被什么东西命中了。那种沉默的重击,把那个曾以胡乱解释课文为乐的我,当场砸得无言以对。至今我也没想明白的是,为什么明明是“别人”的哀情,却会在我的心中刻下深深的伤口。 那是一道多年以后,仍然留有痕迹的伤口。 《与妻书》本身,是一篇无与伦比的名作;对它的研究和探访,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知道了《与妻书》之外,很多很多过去不曾留心的细节: 我们知道,写《与妻书》的林觉民是福州人,年纪轻轻就留学日本,并在那里参加了同盟会; 我们知道,他在香港参与筹划了广州起义,并亲赴广州参加战斗,被俘后不屈就义,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我们知道,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也是福州人,当时身怀有孕,因此林觉民没有告诉她起义的事情; 我们知道,写这封信时,林觉民在香港,陈意映在福州。三天后,起义准时开始…… 我们还知道,林觉民的侄女是林徽因;而后来买下林家祖宅的谢銮恩,有个孙女,正是冰心…… 而这些,其实离《与妻书》都太远了——它们不过是一些光彩的羽毛,纷纷附丽在一场惨痛的哀情之上而已。它们根本就不属于林觉民、陈意映夫妻,而属于他们二人的那个小小的精神世界,无论我们如何试图走近,也只能看到一点点模糊的影子。 很多年来,我曾经无数次地想到同一个问题。当时才二十四岁的林觉民,一边潸然泪下、一边奋笔疾书的时候,他究竟是怎样强迫自己写完的? 而这种阅读的伤痛,也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深。我根本无法深想,当年的那个年轻人,是如何在被泪水洇开的信纸上,一笔一划地向着他在这个世间的至爱、他的发妻交代着自己的后事;我也根本无法深想,在回忆起二人的甜蜜往昔时、想着即将诞生的孩子时,他又如何能毅然而然地选择了不归之路。 为什么这样的一封信,居然也径直穿越了时空,让我们这些习惯了互联网的后辈诵读之余,竟也会抑制不住心底的阵阵绞痛? 而在“革命”早已不够时髦、“牺牲”早已不够现代、甚至“先烈”都早已遥远的今天,到底又是什么,能够让“见多识广”、“宠辱不惊”的我们,竟也按捺不住落泪的冲动? 在他封缄这篇遗书的时候,他一定会想到,这就是他们恩爱夫妻的最后话别——而这种无异于撕心裂肺的痛,他又怎么能承受下来? 设身处地?我根本就不能去想,我也根本不敢去想…… 也许,世间确实有那么一些文字,本就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它一动不动地悬挂在那里,有人摘走了,就是一篇无可更改的典范之作。曾经那么熟练的语文分拆功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