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诸子登岘山》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诗宋词选读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1.了解孟浩然的人生经历及其主要思想。??2.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之情的。?? 教学目标: 《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诗。鉴赏 时应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重点:?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诵 读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的人生经历 孟浩然,襄阳人。少年时在故园度过,后隐于鹿门山,读书写作,准备应举。开元十六年,赴京应试。翌年,落第还乡。 二十五年,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二十七年,离幕返襄阳养病。二十八年,王昌龄至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不久病故,年五十二。 孟浩然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李白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杜甫云:“吾爱襄阳孟浩然,新诗句句尽堪传。” 孟浩然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后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 诗中凭吊的古迹是什么呢?诗人见此古迹是什么表现? 岘山的羊公碑 读罢泪沾襟 研 习 【知识链接】 鉴赏吊古伤今诗的技巧 鉴赏这类诗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异同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主旨。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 作者的意图是运用典故,借古代英雄周瑜的年轻有为、雄姿英发来感叹自己的事业不成、时运不济、壮志难酬。 连接点? 讨论 年龄: 生活: 外貌: 际遇: ? 34?岁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功成名就 47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壮志未酬 ? ??? ??? 孟浩然 羊祜 连接点? 讨论 “泪沾襟”的原因: ①凭吊羊公碑,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正与自己的处境相吻合,触景生悲。 ②感叹自己至今仍是一介布衣,无所作为,不能像羊祜那样政绩卓著,名声长久于人间。 诗人“泪沾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探 究 * 诗句讲“拍”:起、承、转、合 起 承 转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合 * 【知识链接】起、承、转、合 “起”即一首诗的首句。往往有交待人、时、地、事、环境,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承”是承接起句。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是“起”句的延续、延伸,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就是转句。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合”则是合笔,是结句。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 赏 析 1.(起)与其他诗歌开篇“触景生情”的写法相比,本诗首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承)颔联与首联有怎样的承接关系?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3.(转)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起)与其他诗歌开篇“触景生情”的写法相比,本诗首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开篇议论,揭示哲理。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前人评论:“起得高古”,有“俯视一切,抗怀千载”的气概。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2.(承)颔联与首联有怎样的承接关系?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由虚入实。“江山留胜迹” 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承“今”字;“留”字暗承“江山不朽”。“复”字暗承“人事代谢”。 ②点题,照应题目。诗人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为最后的“泪沾襟”埋下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史记一田儋列传》司马迁著.pptx
- 《史记》和《汉书》.ppt
- 《各式各样民居》.ppt
- 《各种各样石头》说课.ppt
- 《各种各样花》.ppt
- 《各种各样邮票》.ppt
- 《句子的排序》一一襄阳七中 孟楚川.ppt
- 《合作和共赢》教学设计.doc
- 《各具特色民居》(上).ppt
- 《古代商业发展和古代经济政策》课件3.ppt
- 2025-2030年中国仿真细葵树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法式台钳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超声波专用清洗剂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水溶性酚醛树脂粘胶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docx
-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药事管理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doc
- 就业管理服务协议书.docx
- 2025-2030年中国轴承转轴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docx
-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图像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doc
- 2025-2030年中国接管口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耐热树脂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