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围城》艺术性.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围城》艺术性

一、《围城》的艺术性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艺术水平和艺术感染力是衡量其艺术成就的主要标准。对于《围城》的艺术性的评价,在研究界发表的论著很多,由此也产生很多争论。就目前来看,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围城》中议论性文字的大量存在,有没有损害作品的艺术性;《围城》牵涉到的知识很多,有没有掉书袋的嫌疑;作为讽刺小说,《围城》在中国讽刺小说中的地位等等。笔者不惴浅薄,参与其讨论,表达出自己的浅见。 我们都知道《围城》这部作者中有大量的议论的文字,评论界对于《围城》中的“议论”向来是说法不一,各有千秋:有的说不好,说作者这样做是对小说人物的画蛇添足:“做为全知叙事者的叙事主人公自我观念的独语状态贯穿整部小说”,使整个小说的情节大打折扣。有的则认为这正是钱老的高妙所在:“妙语连珠,能言巧辩,俏皮挖苦,借题发挥,挪榆奚落,文字游戏,反讽情态,一应俱全。”而我们单单从文本的角度来关照这篇小说,正是因为这大量的议论性的文字的存在使得《围城》不仅有着特殊的叙事手法,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本现象,这是在现代文学史中小说的创作中不多见的。所以我们才说《围城》是一部非常特殊的小说。这样看来,议论性文字的大量存在形成了这部小说的独特的叙事手法,我们可以从这里影射到其它的很多作品,从而开始讨论一个议论性文字的多寡到底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有无决定性的作用的问题。 我认为《围城》中存在的议论多数是从文本的情节出发,甚至很多的议论对于丰富发展情节都起到了绝妙的功效。它对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情节的展开以及对主题的表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意义是重大的。 文本中有这样一段叙述:“他们那县里人侨居在大都市的,干三种行业的十居其九:打铁、磨豆腐、抬轿子……就是发财做官的人,也欠大方”,在这里作者不仅对方鸿渐的家乡习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最后两句的议论更是为后面方鸿渐岳父大人的出场和人物性格的塑造进行了铺陈,这显然是别有用心甚至是良苦用心的。这种夹叙夹议的叙事方式在文本中还出现了很多次,再比如,对方鸿渐买假文凭前的心理描写:“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这段的精妙点评与其说是作者对于文凭论的辛辣嘲讽,不如说是钱钟书对于像方鸿渐一般的知识分子在面对文凭的问题时心路历程的精彩再现,让人有深切的认同感,特别是当下的知识分子看到这里的时候,都会偷偷的去面壁——羞愧难当,多年之后自己的一点小心思居然被几十年前的钱老一览无余。当然,嘲讽还不是最终的目的,文本后来的情节发展中方鸿渐买假文凭的行为我们就可以完全理解了,因为作者在这里早早就做了铺陈。 文本中的第三章有一段方鸿渐写信给梦中情人唐晓芙的心理描写:“他恨不能用英文写信,因为文言信的语气太生分,白话信的语气容易变成讨人厌的亲热;只有英文信容许他坦白地写……”,这又是钱钟书惯用的在塑造人物时叙议结合的手法,从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到直接的行为。此刻作者仿佛进入方鸿渐的头脑,想用通过什么样的语种来传情达意的方式来体现他对唐晓芙的深情,表面上看好像这是一种很浓烈的爱,爱得小心翼翼的。但是我们看到,他没有用英文来表达,说明从他的内心来讲,他爱得很唯唯诺诺。我们一下子就看到了方鸿渐性格中最明显的一个缺点,那就是懦弱。像这样的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比如方鸿渐在与唐晓芙讲话时说到的留洋博士与前清功名的比较,赵辛楣谈到中国战时的高等教育,这里作者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把自己的议论直接的表达了出来,这是一种很传统的叙事方式,借人物之口表作者观点。或者说是作者把自己对一些事物的感受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 《围城》中的议论对文本的主题的凸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议论的存在使得情节更加的生动,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有时候直接的议论就是对于主题的阐述。比如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围城“这个词,苏小姐用法国的谚语进行了一番表述,褚慎明又用英国的谚语进行补充,后来方鸿渐也有对这个词的个人体会。这么多人对这样一个深刻而永恒的话题乐此不疲的讨论,反复多次的提到,不仅是作者通过人物对这个词的体会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更说明这个词本身所具有的全人类性。 我们还应该看到,《围城》中议论的手法还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作者使用频率很高的议论方式就是“就事论事”。鲍小姐在众人面前喜欢搔首弄姿,其丑态令人作呕。作者并没用直接用肖像描写的方式来表述她是如何卖弄风骚的,而是用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就事论事”的议论:“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这段议论被很多人称为《围城》中最精彩最经典的议论之一,原因就在于他居然用议论的方式达到了肖像描写都无法达到的淋漓尽致的效果。类似的还有一个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