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忆秦娥一娄山关》3
有关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一种可以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也称为长短句。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音”,美首次都有一个曲牌名称,叫做“词牌”。“词牌”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在《忆秦娥 娄山关》中“忆秦娥”是词牌名,词的题目是“娄山关”。 主题理解 通过对娄山关军事行动的描 写,歌颂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预示着道路的曲折和前途的光明。 * 背景 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原作咏芝, 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 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 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人们尊陈他为 “毛主席”。 〔娄山关〕 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又名太平关,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400余米,娄山关关口地势险要,四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群山中只有一条盘山公路通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关南50公里为遵义市城区。 本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娄山关激战后。1935年1月中旬,红军准备从四川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此时的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师东进。贵州军阀急调两个师固守娄山关。25日凌晨,红军借着夜色向娄山关挺进,与敌军遭遇,经过激烈拼搏,红军终于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急速通过娄山关。26日,又击溃了反扑之敌。这次战役,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3000人,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战。 背景 烈:猛烈、强劲 苍山:青山 长空:辽阔的天空 残阳:夕阳 霜晨:霜降的早晨 碎:细碎 喇叭:军号 咽:本义指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描写清 晨寒风中传来断断续续的军号声 雄关:地势险要而显得雄壮的关卡,这里指 娄山关 漫道:不要说,别说 铁:形容坚固 而今:如今 迈步:跨步,大踏步 从头越:重新跨越(越:越过) 词语解释: 忆秦娥 娄山关 读准节奏如以“︱”表短停顿,“‖”表长停顿,“–”表连接音,“↗”表升调,“↘”表降调,加点表重音,那么朗读可参照以下方式: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tí),喇叭声咽(y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tí)声碎,喇叭声咽(yè)。 西风吹得很猛烈,广阔的天空传来群雁的叫声,霜降的清晨,残月还斜挂在天边。 在残月点缀着寒霜的清晨,马蹄声急促细碎,军号声时断时续,低沉呜咽。 忆秦娥 娄山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不要说雄伟的娄山关像铁一样坚固,如今却被红军战士大踏步地从它的头顶上越过。 从娄山关越过,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苍翠山峦,好像翻腾着的大海,色彩浓丽的夕阳好像一团殷红的鲜血。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上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 下阕:写黄昏时红军攻克天险娄山关的情景。 表现红军一天紧张的行军和战斗生活。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以写景来点明时间、环境 词人继承古典诗词的特点,以西风、霜晨、残月、雁叫等几个事物构成一幅色彩浓烈的图画,造成一种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 时间:残月天边明的拂晓时刻; 环境:西风凛冽,天宇辽阔,雁声嘹唳,寒霜铺地,残月如钩。 “烈”字写出了风势之猛,衬托了红军战士不畏寒风冷霜、艰苦行军的革命精神。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雁的含义: 一是比喻信函。“鸿雁传书”“雁足传书”“雁尽书难寄”。 一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唐韦应物《闻雁》:“淮南秋雨夜,夜斋闻雁来。”宋严羽《闻雁》:“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 月,在古典文学中简直就是故乡和团圆的代名词。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从听觉(风声、雁叫声、马蹄声、喇叭声)渲染了那种豪壮激越的气氛,更加突出了英勇挺进、一往无前的红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