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史》第14、15讲 数学与社会
第十四章 数学与社会 § 14.1 数学与社会进步 § 14.2 数学发展中心的迁移 § 14.3 数学的社会化 § 14.1 数学与社会进步 数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它与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产业革命的关系上。 § 14.2 数学发展中心的迁移 古希腊 东方数学 欧洲 :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 14.3 数学的社会化 一、数学专门期刊的创办: 热尔岗创办的《纯粹与应用数学年刊》是历史上第一个数学专门杂志. (1810年) 二、数学奖励: 在数学界,数学家一致认同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成为数学成就的最高国际奖赏. 菲尔兹奖是以J.C.菲尔兹(Fields)的姓氏命名的。 J.C.菲尔兹强烈主张数学发展应是国际性的,他对于数学的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北美洲数学的发展都抱有独特的见解,并作出了很大的 贡献。 菲尔兹奖是一枚金质奖章。奖章的正面是阿基米德的浮雕头像 ,并刻着“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的主人”;反面刻着“全世界的数学家们,为知识作出新的贡献而自豪”。 第十五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 § 15.1 西方数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第一次西方数学传播的高潮: 欧几里得《原本》的首次翻译。 二、第二次西方数学传播的高潮: 1、1859年,清代数学家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历合作出版了《代微积拾级》,这是在中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微积分的著作。 2、1880年,清代数学家华衡芳翻译出版了《决疑数学》,这是在中国流传的第一部概率论著作。 § 15.2 高等数学教育的兴办 1912年,中国第一个大学数学系----北京大学数学系成立,这是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的开端。 1930年,中国大学的第一个研究生院在清华诞生,并于1931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数学研究生。 § 15.3 现代数学研究的兴起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75岁的华罗庚(1910—1985)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 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写了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不成立的理由》,发表在上海《科学》杂志上。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从文章中看到了作者的数学才华,便问周围的人,“他是哪国留学的?在哪个大学任教?”当他知道华罗庚原来是一个19岁的小店员时,很受感动,主动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 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 抗日战争时期,华罗庚白天在西南联大任教,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研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华罗庚写出了20多篇论文和厚厚的一本书《堆垒素数论》。 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1958年以后,他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到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