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济南冬天》
* 春 (朱自清) 共赏 美景 美文 这一课我们需要关注的字词: 1、涨? 2、眨?眼 3、晕? 4、应? 5、和? 应和? 6、恼? 7、抖擞? 8、酝酿? 9、巢? 10、披蓑戴笠 11、花枝招展 12、嘹亮 潦草 眼花缭乱 和 [hé];和 [hè];和 [huó]; 和 [huò];和 [hú] 和(hé)盘托出:和:连同。连盘子也端出来了。比喻全都讲出来,毫不保留。 和(hé)衷共济: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曲高和(hè)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和(huó)泥——和(huò)稀泥(比喻调和纷争,多指无原则地调和折中) 1、循文读“春”? 2、《春》如何表现“春”之美? 3、尝试学习《春》的“美”。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写作背景: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 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 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 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 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 ·卜居》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朱自清的清廉爱国,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辞藻。 ——朱德熙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 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群羊》《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 《春》的学习总结 1、学习文章构思: 盼春— 整体勾勒— 细绘五幅春景图— 爱春、颂春情 2、学习“写景抒情文”的赏析与写作: (1) 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 (2)运用 多种写法表现:(多种角度,多种修辞,多种表现手法,叠词、数次、动词、形容词等的精确运用) (3)景中有物、景中有人、景中有情,才为上品写景文。 济南的冬天 济南市,简称“济”。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