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犯罪心理学教程》第八讲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 第九讲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ppt

《犯罪心理学教程》第八讲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 第九讲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犯罪心理学教程》第八讲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 第九讲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

(三)女性杀人犯罪前及犯罪过程中动机斗争明显; (四)女性杀人犯罪的手段隐蔽,欺骗性大。 三、女性财产犯罪心理 (一)女性财产犯罪的动机分析 1、好逸恶劳,贪图享乐; 2、满足虚荣心。 (二)女性财产犯罪的行为特征 1、通过性犯罪方式来获取财产; 2、利用工作之便进行财产犯罪的情况比较突出; 3、利用性别特点作掩护,与男性合谋犯罪。 Thanks ! * * * 第八章 犯罪心理的 年龄差异 第一节 犯罪的年龄差异概述 第三节 中年犯罪心理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心理 第四节 老年犯罪心理 个体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其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神经类型和异常生物学因素四种。它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犯罪心理的产生离不开犯罪人的生理基础。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身心发展成熟的程度不同,社会经历的各异,对犯罪率的高低和犯罪种类、方式的选择,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第一节 犯罪的年龄差异概述 犯罪率的高低在不同年龄段的人口中呈不均衡分布,即一定年龄的人口在社会总人口所占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 犯罪的高发年龄段是一个动态的年龄阶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与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犯罪的高发年龄都有可能有所不同。 各国犯罪统计表明,犯罪率最高的年龄虽有高低之差,但在青少年时期犯罪率最高则是一致的。青少年犯罪率较高,与毒品、环境污染并列为三大公害。青少年时期指11岁—13岁的少年期,14岁—17岁的青年初期,18岁—25岁的青年晚期。我国犯罪的第一高发年龄段是18岁—25岁,其次是14岁—17岁。 犯罪率最低的年龄层,一般均在60岁以上的老年阶段。 未满14岁者,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受父母保护多,独立行动少,犯罪也少。 1、犯罪类型方面的的年龄差异 年龄与犯罪种类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关系,犯罪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去选择犯罪的种类。 青少年体力旺盛、行为冲动和性欲强烈、控制力差的青少年容易形成杀人、伤害、抢劫和强奸等暴力犯罪心理。 年幼少年的犯罪多属财产犯罪,尤其是盗窃罪。 中、青年人犯罪以需要智慧的财产犯罪居多,如诈骗、贪污、伪造文书等。 老年人实施的犯罪的侵害对象多为反抗力薄弱的儿童、妇女、残疾人或精神病患者等;在犯罪类型上多实施与其生活经历、体力和思维能力相适应的诈骗、教唆、奸淫幼女、传授犯罪方法、盗窃等犯罪行为。 2、犯罪手段和方式方面的年龄差异 不同年龄段的犯罪人,由于其体能和社会经验的不同,所以表现在犯罪上的手段和方式也不同。 青少年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往往带有情景性、冲动性、体能性、缺乏预谋性等特点。 中壮年人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往往带有预谋性、欺骗性、智能性等特点。 老年人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往往带有非体能性、单独性和情景性的特点。 (一)青少年时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1、精力过剩但缺乏支配力 2、容易兴奋但控制能力差 3、性机能发育成熟但性道德观念、性教育缺乏 (二)青少年时期心理结构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矛盾 1、认识与情感的矛盾 2、认识与行为的矛盾 3、情感与意志的矛盾 4、独立性意向与认识能力的矛盾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心理 (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1、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差与不良社会影响的矛盾 2、个人需求与客观现实可能性的矛盾 3、心理发展水平与客观现实适应之间的矛盾 (一)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 (二)冲动性 (三)戏谑性 (四)反复性与连续性 (五)结伙性 (一)加强亲子教育,健全家庭生活 (二)加强学校全方位教育、引导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学校的教师应注意检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同时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疏导; 2、学校对学生应采取引导、帮助的立场和坦诚交流的态度 3、学校应加强法律常识、性教育和人际关系与情绪处理的课程; 4、学校应密切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使学校和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学生状况; 5、学校应尽量完善和改进学生的体育运动等活动场地,充分开放使用图书馆或活动中心,知道学生进行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动。 (三)社会应致力于建立正向的社会规范,引导约束青少年的生活。 中年期,即成年中期,一般指35岁至60岁或者65岁这一年龄区间。中年人犯罪数量在全部刑事犯罪中占有较大比例,中年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于青少年犯罪和老年人犯罪。 (一)中年期的生理发育特征 中年期的身体变化:体制增加,身体发胖,各种感觉器官以及脑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在发生变化,并且逐渐走向退化。 中年人进入更年期阶段时植物神经紊乱、精神状态和情绪也会出现波动、焦虑等一系列更年期的症状,会给中年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障碍和困难,一些外在的刺激就会使他们产生过激行为,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 第三节 中年犯罪心理 (二)中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1、认识特征 中年人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