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学概论》第五讲人的社会化
“自我”是在“本我”发展过程中与周围的现实世界相互接触,从而在适应现实环境中形成的,它受 “现实原则” 支配。“自我” 介于 “本我”与“超我”之间,其主要功能有 4 点: ①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命;②调节“本我”的需要,以符合现实环境条件;③管理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 ④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超我”并不是指人以外的社会或自然, 而是指人的心理中代表社会力量的一种趋向, 即平常所说的 “良心”、 “理性” , 它是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会规范、 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的结果。 “超我” 评价是非善恶,以 “至善原则”为宗旨。其主要功能有3点: ①管制社会所不容的原始冲动; ②诱导 “自我”,使其能以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 ③使个人向理想人格发展。 4.艾里克.艾里克逊:认同危机 信任与不信任 婴儿期 自主与怀疑和羞怯 儿童早期 首创性和内疚性 学龄前 勤奋与自卑 学龄期 认同与角色混淆 青春期 亲近与孤独 青年期 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 中年期 完美与绝望 老年期 目前为人们广泛接受的道德社会化理论,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1896~1980)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1927~)进一步发展的认知发展理论。 5.让.皮亚杰:认知发展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知道些什么? 他们用什么工具来获得新知识? 在每个具体的年龄, 哪些知识是他们所必需的? 感觉运动阶段:l岁半到2岁时 前操做阶段:2岁左右持续到7岁 具体操作阶段:在7—11岁之间 形式操作阶段:大约12—15岁 (二)生命历程理论 生命历程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年龄及角色和生命事件序列。 (二)生命历程理论 “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 “生命的相关性”原理。 “生活的时间性”原理。 “个人能动性”原理。 案例:从《麦田里的守望者》 看人的基本社会化 美国作家塞林格在这部小说中描写 了一个中学生霍尔顿,老师和家长强迫 他好好读书,但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 四次被学校开除。在浪迹社会中,他酗 酒、逛夜总会、召妓女,同时内心又十 分苦闷,渴望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他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下精神彻底崩溃, 最终进了精神病院。 [奥]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论:“本我”处于潜意识中,受享乐原则支配;“自我”在现实环境中形成,受现实原则支配;“超我”在道德内化中形成,受理想原则支配,社会化就是三者的相互作用。 [美]埃里克森的“认同危机”:处于青春期(12—18岁)的青少年开始学习和认识各种社会角色,容易产生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角色混淆。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 儿童期 青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儿童和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是以模仿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强烈,但个社会化主体之间往往由于矛盾和冲突,难以为其提供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以及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从而给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 心理上的断乳 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心理上的断乳是指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力图脱离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监护,独立自主地进入某些社会生活领域,但是他们有经验不足,从而产生的危机状况。 三、社会化的类型 1.初始社会化(Primary socialiazation) 2.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azation) 3.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azation) 4.逆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azation) 5.再社会化(resocialiazation) 发展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区别 第一、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 第二、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一、社会化的生物条件 1.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情意、交流感情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2.思维能力 思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在人的实际生活过程中,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形成概念,并应用要领进行判断和推理,认识事物一般的和本质特征及规律性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看不见爱》.ppt
- 《真·三国无双5》修罗难度虎牢关吕布军,赵云、关羽、张飞完成.pptx
- 《真想变成大大荷叶》课件.pptx
- 《短文两篇—日、月》一巴金ppt.ppt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PPT.ppt
- 《短文两篇》《秋天怀念》.ppt
- 《短文两篇一》 第八课.ppt
- 《真正英雄》教学设计 (一).ppt
- 《社会保险法》和法律责任.ppt
- 《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解读与适用.ppt
- 2025届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天水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金华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扬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辽宁省凤城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