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语言学》Lecture15一英语本科学生学习课件
主讲教师:郑家钦 Lecture 15 语言与文化之跨文化交际 Lecture 15 讲授题目:语言与文化之跨文化交际 所属章节:《社会语言学与英语学习》第5章 靳梅琳编著 计划学时:2 periods 教学方法:传统讲授法 参考资料: 《社会语言学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两种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等问题有初步了解。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沟通(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通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因为地域不同、种族不同等因素导致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沟通可能发生在国际间,也能发生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 观察一个文化的角度:交流与语言、自我意识与空间、衣着与打扮、食品与饮食习惯、时间与时间意识、季节观念、各种人际关系、价值观与规范、信仰与态度、思维过程与学习、工作习惯与实践等。 理解一个文化系统:亲属系统、教育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宗教系统、协会系统、卫生保健系统,娱乐系统等。 所谓跨文化沟通,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发生的:即信息的发出者是一种文化的成员,而接受者是另一种文化的成员。 15.1 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汉英对等词语实际上不可能真正地或完全地对等,因为汉英词语在各自的词义渊源、深层民族文化内涵、承载的文化信息及其价值取向都难以对等。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操同一种语言的人由于文化背景相近,在交际中会对一个词语具有一致的预设( presupposition),其言语行为( speech acts)容易相互理解,交际成功率也会高。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相互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内涵,便容易产生跨文化的冲突。 15.1 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时或谈判中总希望给自己留个退路,所以经常会说:“我回去请示一下,或研究一下。”美国人喜欢和能拍板决定的人判决,不喜欢转弯抹角、拖拉延误的习惯。如能直言不讳倒是能使谈判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凡是说“研究研究”或“请示一下”,往往会造成尴尬的局面,由于文化差异,会使对方感到这类回答是一种offensive的回答,即使作出解释或表示歉意未必能让对方谅解。 15.1 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国人认为谦虚是美德,而美国人却没有自谦的习惯,他们非常aggressive,绝大多数人都是实话实说。有些人甚至自吹自擂,言过其实,据说这样才能争得好的机会。 在中外交往中,什么事都要事先安排好通盘计划,不宜临时决定一件事。因为什么事都应有schedule,都应有appointment,他们最反对也最害怕short notice(临时通知)。 15.1 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在我国,个人主义是贬义词,是会招致批评的,但其英语对等词individualism在西方人心目中却毫无贬义。他们认为,这是个人奋斗,进取向上,无可厚非的。在其文化之中,个人价值至上,这与中国人的集体主义是有冲突的。 15.1 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中国人的食谱也宽广繁多。国内餐馆里吃红烧狗肉或脆皮乳鸽的并不鲜见,而且是高档菜品。但这两道菜在西方国家的餐馆里却难觅踪影。西方人有养狗的习惯,认为狗是自己的朋友,怎么能吃朋友的肉呢?鸟是人类的朋友,鸽子就更是好朋友,所以也不可吃。据说有的中餐馆里,虽然也有鸽肉这道菜,但被称作鹌鹑;虽然也有狗肉这道菜,但被称作兔肉。 15.1 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在中国人看来,有一些动物不讨人喜欢,如乌龟、乌鸦、狐狸、猫头鹰等,似乎这些动物都有不吉祥之意。在国人眼里,如果说某人是turtle,那是大不敬,甚至有污损人格之意。国人认为乌鸦晦气,喜鹊报喜,而西方人则喜欢乌鸦,讨厌喜鹊,认为喜鹊制造噪音,乌鸦比喜鹊安静。 15.1 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地位、头衔在国内很受人尊重。美国人不重视“地位”,尤其是社会地位,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因为自己年龄大或社会地位高而让别人尊敬,他们喜欢自在,不愿太正式地称呼一个人的职衔,连称呼先生、小姐都被认为太客套了。直呼其名是第一选择,不论地位高低、年龄大小,相互都叫名字,连子女称呼父母时直呼父母名字,也没有任何不妥。如果你称呼某人为Mr. John Smith,他会说:“Just call me John”如果你称呼某女士时说Miss Mary Thomson,她会说Just call me Mary.当然对于外来客,一开始会以名衔相称,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更是如此。 15.1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当国人为别人做了好事,别人感谢时,常听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或这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