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突兀大石头》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突兀大石头》课件

“突兀”是高耸的意思,“突兀的大石头”就是高高耸立的大石头。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乡就有这样一块巨石,他不仅是小朋友们捉迷藏的好地方,也激发了少年李四光无数的疑问,这样的大石头从哪里来?他不满足大人们的解答,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明白了巨石的来历。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少年时代的李四光的勤学好问和他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吧! 李四光,原名仲揆,地质学家。1949年以前,长期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hōng)哄动 哄堂大笑 哄 (hǒng)哄逗 哄骗 (hòng)起哄 一哄而散 (cáng)隐藏 躲藏 藏 (zàng)西藏 宝藏 喜欢—喜爱 突然—忽然 兴趣—兴致 遗迹—遗址 发现—发觉 欣慰—宽慰 喜欢—讨厌 明白—糊涂 满足—贪婪 事实—猜想 欣慰—惭愧 迷惑不解—恍然大悟 1.通读全文,弄懂文中的一些地名和地质学术语。 2.细读课文,思考:少年时代的李四光对奇怪的大石头提出了那些问题?后来李四光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把李四光少年时的问题与后来取得的成就联系起来,体会勤于思考,执著追求的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1-9段):“写家乡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困惑这李四光的整个少年时代,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第二部分(10-14段):写长大后,李四光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月光下,仲揆(李四光小时候的名字)和孩子们常在一块大坪地上捉迷藏。小仲揆最喜欢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边。 开篇点题,并自然引出下文,同时也说明了这块大石头是孩子们经常见到的,为表现小仲揆能在平常中发现问题,勤于思考的精神作衬托。 他问小伙伴们:“哎,你们说,为什么这儿会有这么一块突兀的大石头呢?”   “哈哈哈!”小伙伴们一阵哄笑,“石头是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 语言描写表现了小仲揆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可贵品质。 面对这块大石头,李四光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谁都说不清楚。”小仲揆感到不满足了,“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李四光从小就与众不同,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小伙伴,陈二爹,父亲的回答显然满足不了李四光的好奇心。 整个少年时代,直到后来离开故乡回龙山,小仲揆也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小仲揆的整个少年时代都被这个问题困惑着,从来没有忘记寻找问题的答案,说明他始终把这个问题放在心里,从来没有放弃过,表现了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会有他后来的重大发现。 “发现了第四纪冰川的遗迹”,让他意识到大石头可能是“被冰川推移过来的一块大漂砾”,进一步说明了他从来没有忘记少年时代的疑惑,始终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1921年,在太行山麓的一次地质考察中,李四光第一次发现了第四纪冰川在中国存在的遗迹。这时,李四光开始意识到,故乡那块突兀的大石头,也许是被冰川推移过来的一块大漂砾。 “再次回到故乡”进行考察,表现了李四光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懈的追求精神。 1933年,李四光再次回到故乡,对这块突兀的大石头进行了一番地质考察。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这正是李四光童年的疑惑与他后来震惊全世界的研究成果关系所在,正是好奇心在发明创作中的意义所在。 他专门写了一篇《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论文,这时李四光已步入中年。在论文中,李四光还特地提到了他在幼年时捉迷藏的那块大石头。 这块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你知道了吗?找出答案。 这个“使他迷惑不解的时间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问题,终于找到了科学的答案。对此,他表示欣慰。 小时候产生的一个疑问,在经历四分之一世纪后终于找到了科学答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一是我们要学习李四光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求知,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执著精神。 二是让我们懂得了好奇心是发明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只要勤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