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楼梦》主题思想
一 诸多说法 二 异说之因 三 初步认识 《红楼梦》主题思想 诸多说法 诸多说法1 《红》主题思想异说纷纭,莫衷一是。 第1回题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寄寓著书不易被人理解的感叹。——预见。 脂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年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殆尽…… 诸多说法2 200多年人们对《红》作出种种不同解释,不仅未能真正“解”出“其中味”,甚至连《红》是什么样的书也看法多异。 鲁迅:《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家学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集外集拾遗·绛洞花主》) 诸多说法3 (1)经学家看见《易》 。清丁嘉林:“《红楼梦》一书为小说之祖,久已不胫而走,家置一编,然细绎其文,皆可通乎经义,毋宁以家常琐事忽之乎?夫《易》言吉凶消长之道,《书》言福善祸淫之理,《诗》以辩邪正,《礼》以别等威,《春秋》寓褒贬,经天纬地,亘绝古今,而不谓《石头记》一编,竟能包举无遗也。” (2)道家学看见淫。陈其元《庸闲斋笔记》:“淫书以《红楼梦》为最,处处描摹男女性情,其字面绝不露一淫字,令人目想神游,而意为之移,所谓大盗不操干戈也。” (3)才子看见缠绵。《庸闲斋笔记》:“余弱冠时读书杭州,闻有某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zhai)疾。当绵惙(chuo)时,父母以是书贻祸,投之火,女在床,乃大哭曰:‘奈何烧杀我宝玉!’遂死。杭州人传以为笑。” 诸多说法4 (4)革命家看见排满。蔡元培:《红》 “吊明之亡,揭清之失”,“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景梅九《石头记真谛》:“黛玉代表明亡,故写得极瘦弱,风吹欲倒。宝钗代表满清,故写得极丰满,气吹欲化。” “黛玉号潇湘妃子,写亡国哀痛,如亡君。宝钗号蘅芜君,指满人兴于荒芜水草地,而入主中国。” (5)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孙静庵《栖霞阁野乘》论证《红》是影射“国朝第一大事”,即指康熙之子争夺皇帝事:“林、薛二人之争宝玉,当是康熙末,允禩诸人夺嫡事,宝玉非人,寓言玉玺尔。” 见龙协涛《艺苑趣谈录》北大84版。 诸多说法5 关于《红》之本事和立意的重要说法: 1.明珠家事说 明珠:姓纳兰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宰相。此说出现最早、影响最大。首倡为乾隆帝,认为《红》“盖为明珠家作”。后来许多人信奉并宣扬此说,如梁恭辰、陈康祺等人。 ①“以宝玉隐明珠之名”。清许叶芬《红楼梦辨》:“《红楼梦》一书,为故学士明珠故事”。 ②以宝玉影射纳兰容若。清俞樾、姚鹏图、钱静方、孙桐生、叶德辉、张维屏、杨恩寿等主此说。胡适《红楼梦考证》对此说予以力驳。 诸多说法6 2.张侯家事说 张侯,即张勇,金庸《鹿鼎记》叙过其人其事。周春《阅红楼梦随笔》最先提出:“余细观之,乃知非纳兰太傅,而序金陵张侯家事也。”此说纯属臆测。 3.和珅家事说 无名氏《谭瀛室笔记》:《红》为“刺和珅之家庭”。和珅,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宠臣,官至军机大臣,大学士,贪官。此说大谬,曹雪芹去世于1763年左右,和珅则生于1750年。即使和珅“自妻以下,内嬖如夫人者二十四人”,雪芹不可能未卜先知。 诸多说法7 4.傅恒家事说 庚辰本第16回 “大小姐”旁脂批:“文忠公之嬷”。文忠公即傅恒。舒敦《批本随园诗话》认为“指忠勇公家为近是”。傅恒(?—1770), 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孝贤皇后弟,保和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封一等公。在军机处二十余年,为乾隆倚重。 5.宫闱秘事说 即 “雍正夺嫡”说,索隐派红学观点之一。 认为《红》写清初宫廷秘事。孙静庵《西霞阁里乘》:“林、薛二人之争宝玉,当是康熙末允禩诸人夺嫡事。”他用“化雌为雄”的索解法,认为“盖顺、康两朝八十年之历史皆在其中。”海外女子乃影射郑成功占据台湾,“焦大盖指洪承畴”,“妙玉必系吴梅村”,“王熙凤当即指宛平相国王文靖熙”。 诸多说法8 6.顺治董小宛爱情故事说 索隐派红学观点之一。 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小宛书名,每去玉旁专书宛,故黛玉命名,特去宛旁专书玉”,以此判定林黛玉是董小宛。而董小宛被掠至京师,入宫,被赐姓董鄂氏,董入宫不久,不寿而卒。顺治忽忽不乐,不数月,遁入五台山,皈依净土。 7.谶纬说 清汪堃《寄蜗残赘》卷九“曾闻一旗下友人云:‘《红楼梦》为谶纬之书。’” 诸多说法9 8.民族主义说 即 “排满说”,或 “反清复明”说。 蔡元培《石头记索隐》:“《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朱者,红也,汉也。”“贾宝玉,言伪朝之帝系也。”“林黛玉影朱竹垞也。”“薛宝钗,高江村也”“探春影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