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18个文言虚词教师2.ppt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18个文言虚词教师2.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18个文言虚词教师2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教师 8.焉,yān (1)语气助词 ①常用在句末,根据情况可译为“啊”“呢”“了”等,有时也可不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可以远看却不能轻慢戏耍它啊。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您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就走向受死的地方,那么宰牛何宰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到太子丹把荆轲刺秦王当作办法,才招致祸患了。 ②用于句中,表示停顿,不翻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不懂得句读,不能解答疑难,有的从师学习,有的就不从师学习。 ③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状态,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那曲折盘结的,环绕回旋的,像蜂房,像水涡。 (2)代词 ①表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所以我写了这篇说,用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官吏看到它。 ②表疑问,哪里,什么,怎么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况且在哪里放置土石? (3)兼词,可理解为“于是”,“是”代人、事或处所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殽之战》) ——你们一定会死在这一带,我在这里收拾你们的尸骨。 9.也,yě 语气助词,经常放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①表示判断语气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 ——不用作战就是对方军队屈服,这是高明中最高明的(策略)。 ②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我上惟恐辜负了朝廷,下恐怕对不起我的老师。 ③表示疑问语气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您怕死了吗?为什么哭泣呢? ④表示感叹语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⑤用在句中,表示舒缓语气 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10.以,yǐ (1)介词 ①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也不把城给赵国,赵也始终没有把宝玉给秦国。 ②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可译为“拿”“用”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人质,救兵才会派出。 ③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身份,可译为“凭借(用)……身份” 于是辞相印不拜,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于是辞去宰相的职务,凭借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④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且因为一块宝玉的缘故违背强大秦国的友好表示,这是不可以的。 ⑤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到达泰安。 (2)连词,和“而”有很多相似点,只是不能表示转折 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相当于“而”“又”“而且”“并且”等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大凡(道路)平坦而且距离近(的地方),那么游览的人就多;(道路)险要而且距离远(的地方),那么到那里(游览)的人就少。 ②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进入(洞内)。 ③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 ——登上东方的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④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诸侯因为公子有才能,又多门客,十几年不敢派兵攻打魏国。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而流。 (3)副词,通“已”,已经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发现与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本来就已经觉得奇怪了。 (4)复音虚词 ①“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我因此记下它,慨叹郦道元的简陋,并笑话李渤的浅薄。 ②“以为”,相当于“把……当作”;有时也可以作“认为”讲,动词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用来当作自己的功劳。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廉颇蔺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