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变化和高考试卷内容相关性探究
2012年与2011年相比 设题方式更灵活 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考查形式有显著变化:“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古代诗歌鉴赏板块的考查,“可以采用选择题形式,也可以采用非选择题形式。”主、客观题型并重,增加了设题的灵活性。 标点符号要重视 沉寂数年的标点符号似乎又“活跃”起来。2012年的《考试说明》删去了“标点符号的考查具有综合性,一般不单独设题”一句,不排除单独设题的可能。 名句名篇有变化 名句名篇默写范围除人教版普通课程必修部分未变外,其他有增有删。 2013年与2012年相比 一、在考试范围和要求方面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词语的表述上。1、考查时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与赏析作品的形象、评析作品的内涵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综合在一起进行,其中新增了“评析作品的内涵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在把握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其中新增了“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3、“思想健康”要求文章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健康、积极,新增了“法律规范”一词。 二、.在考查方式上延续了2012年变化: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古代诗歌鉴赏板块的考查,“可以采用选择题形式,也可以采用非选择题形式。”主、客观题型并重,增加了设题的灵活性。但是这种变化在2012年高考中并没有显现出来,2013年延续这种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显现的可能性就必然增加。 三、 文言虚词的考查,今年考试说明的第二篇选文特意加了一句八个虚词“全部出自选文”,这就要求学生更要细心读懂原文,注意原文的虚词和我们实际所学之间的联系,注重具体语境辨别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第一篇的选文说明中加了一句“重要的文言术语”,说明翻译的题目需要学生在注意文言实词、虚词、句式、通假、词类活用等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文言文的术语的表达,注意与我们相关的古代文学常识的把握。 四、标点符号依然要学生注意,2012年的高考题在第20题对话中考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但是还是没有单独设题,2013年考试依然没有单独设题的可能. 五、相比较去年,2013年的语文科考试说明在文字表述上变化不大,主要是名句名篇的默写范围由原来的32篇减为28篇。背诵默写篇目撤下了《出师表》《渔家傲》《己亥杂诗》《师说》《醉花阴》《蜀相》六篇,增加了《使至塞上》《天净沙?秋思》两篇。 六、与去年《考试说明》相比,今年新添换题型示例特别多,其中现代文阅读新添换7篇、古代诗文阅读新添换8篇、语言文字运用新添换4篇、写作新添换3篇。 一、考查内容的相关性 2010---2012年课标卷一般论述文阅读文本比较 二、考查题型的相关性 紧扣《考试说明》,但也要纵向看安徽省历年考试题型,有的考试题型在当年《考试说明》并未体现:1、散文阅读的部分题型。2、古诗默写的题型。3、诗歌鉴赏“炼字型”、即景抒怀诗的考查。 三、答案构成的相关性 备考启示 6、考生最后冲刺复习时要紧扣《考试说明》,既关注“热点”,也留心“冷点”(如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的考查)甚至“冰点”(如教材和资料中长期被冷落的部分),不放过任何一个模块和考点的细微差别。 7、最后备考阶段,应突出阅读鉴赏和作文训练。 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要明确2013《考试说明》中变化和调整的内容和题型,然后有针对性地配合进行一些阅读鉴赏文章,总结答题思路、答题要领和步骤,做到有观点有分析。 8、作文方面,有重点的指导学生阅读和研究“考纲”中要求的三种常见文体文章,要全面训练,分类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应考能力,训练写出构思新颖、材料新鲜、富有时代气息,用语贴切、有表现力、见解独特的好文章。近几年的考场作文,普遍存在一种不良现象:一味追求名人示例,名言警句,而忽略对文章立意的推敲、斟酌以及内容的提升。对此,我们要切记“袖手于前,疾书于后”之法,即认真研读、品味材料或题目,仔细揣摩、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准确把握材料或标题的内涵,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从而确立最佳的行文角度。 9、 充分研究考纲中的例题,把握命题特点。如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中的例1,撤去了去年图文转换中的标识题,改为图文转换中的图表题,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能力。例2撤去了去年的根据语境填写内容题,改为根据语境修改题。在复习时注意依纲引例,以例悟法,以法导练,以练化能。 充分把握教材知识,重视课内外衔接。字词、名句、文言都是后期回顾的重点。有效复习必修选修教材,注意选修课程内容的考查比例15%,构建相应知识体系。同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