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孝道观
《论语》的孝道观 主讲:邓新文 时间:2007.06.21 地点:杭州图书馆文澜大讲堂 一、为什么要讲孝道? 世道人心的呼唤 天经地义的要求 1、世道人心的呼唤 民风硗薄 《红楼梦》里一首好了歌唱得很绝:“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人心浮躁 2、天经地义的要求 《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经》:“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尽心章句上》)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孝经·天子章第二》) 二、“孝”字释义 《说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 孝与教与学 孝是教育的第一步。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 上行下效,有教有学,一个“教”字包含了“学”字,教就是教学。因此古代的“教”也写做“斆”,左边是一个“学”,表示教学相长,师生互动。 教和学好比阴阳鱼、太极图。教是什么?就是学,是斆,是效法。学什么?学孝。学孝的要进学校,学校是学孝的。学孝怎么学?学老师的孝道。 三、《论语》说“孝”十九处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3.20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dǒu shāo)之人,何足算也。” 8.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fǔ)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xù)。禹,吾无间然矣。” 19.18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四、《孝经》大义 马一浮认为,孔子之教,博说则有六艺,约说则有《孝经》;六艺皆以明性道,陈德行,而《孝经》实为之总会。 如果用一字概括性德之全的话,那就是“仁”;如果用一字概括行仁之道的话,那就是“孝”。 《孝经》五微义 黄石斋《孝经辨义》云:“本性立教,因心为治,令人知非孝无教,非性无道,为圣贤学问根本,一也。约教于礼,约礼于敬,令人知敬以致中,孝以导和,为帝王政治渊源,二也。则天因地,常以地道自处,履顺行让,使天下消其戾心,五刑於兵无所施,贵德贱刑,为古今治乱之本,三也。反文尚质,以夏、商之道救周,四也。辟杨、墨之道,使不得乱常,五也。” 1、孝为“至德要道” 至者,究极之称;要者,简约之谓。向上更无可说,名曰至。推之不可胜用,名曰要。 在心为德,行之为道,内外一也。德是自性所具之实理,道即人伦日用所当行。德是人人本有之良知,道即人人共由之大路,人自不知不行耳。 证之于心为德,行出来便是道,天下自然化之则谓之教。 至德,《诗》《乐》之实也;要道,《书》《礼》之实也;三才,大《易》之旨也;五孝,《春秋》之义也。言“其教不肃而成”,是《诗》《乐》之会也;言“其政不严而治”,是《书》《礼》之会也。又政教皆《礼》之施也;“不肃而成”、“不严而治”,则《乐》之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