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级女声》:制造消费偶像引发狂欢
《超级女声》:制造消费偶像引发的狂欢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周培勤 博士 南京大学哲学系 夏凡 博士 我和超女 通过电视看过超女吗? 给超女投票了吗? 看过其他选秀节目?快男,好男儿,我型我秀,绝对唱响 广电总局的“紧箍咒”(2007年9月20日) 省级卫视的选秀类节目在黄金时间(19:30-22:30)不能播出; 上星频道选秀节目每年不超过一项,每项活动播出时间不超过两个月,播出场次不超过10场,每场播出时间不超过90分钟; 不得采用手机投票、电话投票等任何场外投票方式; 歌唱类(外国歌曲专题比赛除外)比赛每场演唱国内歌曲比例要占75%以上; 选手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 广电总局的“紧箍咒” (2007年9月20日) 主持人不得在节目中表达私人情感、好恶,不得刻意表现自己; 主持词要简短,不得对选手、嘉宾、评委或其他表演者使用“哥、姐、弟、妹”等私人称谓; 主持人的主持词、评委点评、选手感言、亲友抒怀、插播画面等内容要大量减少,总时长不得超过整个节目的20%; 评委、嘉宾要具备权威性和专业性,要业界公认。不得谈论与选拔本身无关的内容。 《超级女生》产生背景(一) 电视娱乐类节目创新的需要 综艺类:春晚(1983)、综艺大观(1990-2004)、《正大综艺》(1990) 游戏类:快乐大本营(1997) 情感类:玫瑰之约(1998) 益智类:幸运52(1999)、开心辞典(2000) 《超级女生》产生背景(二) 电视“真人秀”引发的造星运动 真人秀起源:荷兰的Big Brother(1999) 真人秀节目特征 普通人 节目有规则 记录片形式 淘汰+高额奖金/奖品 真人秀进入中国 广东台《生存大挑战》 中央台《非常6+1》(2003)→《梦想中国》 《超级女生》产生背景(三) 《美国偶像》的成功→超男→超女 赛程 评委 孔庆祥:《美国偶像》的“走音王” 《超级女声》模式分析(一) “海选”实况播出 什么是“海选”? 摄像机前移 “海选”实况的吸引力 禁播——“海选”实况的命运 黄薪:“海选”明星 《超级女声》模式分析(二) 评委作秀:3个评委一台戏 看评委如何出戏 评委的麻辣点评 好好学习,前途无量;要想唱歌,死路一条。 花钱学声乐在你有些浪费。 嗨,你跳的是第几套广播体操? 你忘了带一件东西,你忘了带调门了。 你的牙齿有问题吗?干吗字都咬不清楚? 评委之间的冲突 评委身上的新闻 “黑枪事件” 评委与歌迷之间的冲突 网上万人“倒柯”运动 《超级女声》模式分析(三) 观众短信投票 2005年“超女”10进8时达到200万张,6进5时300万张,5进3时500万张,三强决赛则突破了800万张。由此,节目得到几千万元的收入。 如何开发“拇指经济” ? 节目采取每周“清零”的方法 赛程设置了很多场次的比赛 规定每个手机号码只能发15次短信 《超级女声》模式分析(四) PK淘汰:过程悬念化,悬念迟滞化 激发了观众短信参与的热情 给节目带来一个集中煽情的机会 制造的悬念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解读《超级女声》(一) “草根民主”下女性主义的胜利 草根民主 中国人现在又接受了具有普适价值的游戏规则,像民主呀,平等呀。有了这种基本理念,总要通过某种方式释放出来,体现到生活里面。而“超女”的游戏规则设置里面,有了这样的一种可能性,而且是相对透明的游戏规则,使人们对自己的投票结果有自信。(赵继成,2005) 《戳穿“超女”民主的“神话”》:以投票为核心的“超女民主”,不是一种好的民主,而是一种具有内在颠覆、自我否定的民粹式民主。其背后隐藏着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短信投票的方式,制造一种民意至上的虚幻感,以此实现主办方隐秘的权力意志和商业欲望。(许纪霖,2005) 买票之累:家有“超女”是一场灾难 短信参与的失范 草根民主→审美民主 女性歌迷为何钟爱中性选手? 女性主义说/跨性别主义说 “超女的盛宴 说到底是女性的自我释放 玉米军团在这以过程重完成了对传统女性审美的定位 玉米缔造新平民偶像李宇春 让李宇春作为新文化符号对抗传统审美 颠覆弱势女性形象 推动潮流不断向前” 嫉妒说 移情说 解读《超级女声》(二) 消费偶像带来的财富盛宴 生产偶像vs.消费偶像 (洛文塔尔,1961) 消费偶像:媚悦于消费者的商品;推动消费 超女经济 湖南卫视:冠名赞助、节目广告、手机短信 天娱公司:全国巡演、《美丽分贝》、唱片 蒙牛乳业:分赛区的选择,“蒙牛在其中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 其他媒体 解读《超级女声》(三) 恶俗阴影下的狂欢 娱乐至上。魏文彬:中国传媒的娱乐功能曾经长期被忽视甚至被弱化。我们在恰当的时候,率先改变观念,强化了传媒的娱乐功能,赶在许多同行之前,开始为中国人大批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