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臺大歷史學報第 46 期 BIBLID1012-8514(2010)46p.1-34
2010 年 12 月,頁 1-34 2010.9.6 收稿 ,2010.12.1 通過刊登
動態的制度史
——《文獻通考》之史學方法
李 宗 翰*
提 要
本文透過分析《文獻通考》之組織架構,討論馬端臨(1254-ca.1330)
之史學方法。《文獻通考》所展現的史學方法,乃將典章制度置入歷史脈
絡中,對之進行動態的觀察與分析,據以探究其利弊得失。而這種史學方
法的具體操作,則是透過馬端臨精心設計的組織架構達成。《文獻通考》
的組織架構可區分為「文」、「獻」兩大類,兩者由四個層次建構而成:
第一層次屬於「文」,收錄關於典章制度的史料(包括典章制度之規範,
及其在歷史上施行之相關史料);第二、三、四層次均屬「獻」,第二層
次收錄當時人之相關議論,第三層次收錄後世諸儒之議論,而第四層次則
為馬端臨自己之按語。以上四層次彼此形成有機的聯繫,將史料與議論相
互交織成一部動態的制度史。
《文獻通考》所建構出來的典章制度史,呈現出高度一致的敘事方
式,且其問題意識非常明確,均為針對政府組織運作之根本原則。此種史學
方法,乃是要對政府運作機制進行理性的檢討,從而為當代與後世之政府
運作機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而馬端臨博綜精密的史學方法,乃是孕育於
宋代「故事」史學繁興的歷史環境中。
關鍵詞:馬端臨 文獻通考 史學 故事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 128 號;E-mail: tsonghanlee@ 。
2 李 宗 翰
一、前言
二、《文獻通考》之組織架構與敘事──以〈封建考〉為例
三、《文獻通考》史學方法之特色
四、結論
一、前言
馬端臨(1254-ca.1330 )《文獻通考》成於元代,與杜佑(734-812 )
《通典》、鄭樵(1104-1160 )《通志》合稱「三通」,今日已成為中國史
學界耳熟能詳的典籍,此處不須對此書再多作介紹。現代學者也已對其
做了許多研究,1指出馬端臨史學中注重通變與致用的思想。然而現有研
究多未能深入分析馬端臨如何建構其歷史知識,以及其史學方法的特
色。2造成此一現象的部分原因,是《文獻通考》卷帙浩繁,共三百四十
1 關於《文獻通考》的研究為數不少,此處僅列出較具代表性者。研究專書有王瑞明主編,
《文獻通考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王瑞明,《馬端臨評傳》(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鄧瑞,《馬端臨與文獻通考》(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
單篇論文則有王德毅,〈馬端臨與文獻通考〉,收入宋史座談會主編,《宋史研究集》
第 32 輯(臺北:蘭臺出版社,2002 );吳懷祺,〈馬端臨的學術淵源和史學思想〉,
收入氏著,《中國史學思想通史.宋遼金卷》(合肥:黃山書社,2002 ),頁432-466 。
錢穆則特別發揮「文」、「獻」二義,對《文獻通考》做了具有啟發性的簡介,參見錢
穆,〈馬端臨文獻通考〉,收入氏著,《中國史學名著》(臺北:三民書局,1973)。
英文研究則有 Hok-lam Chan, “‘Comprehensiveness’ (T’ung) and ‘Change’(Pien) in Ma
Tuan-lin’s Historical Thought,” in Hok-lam Chan and Wm. Theodore 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