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见能案证补遗
?
医方中整理
?
转自伤寒论坛
《医学见能案证补遗》之说明(代前言)
?
《医学见能实践录》乃余整理王阳明先生实践《医学见能》之宝贵经验也.然证不过二八.案仅四十有奇.较之原著五之一而已.余之内容,价值若何,人或疑之.因思唐氏者,医之大家也,既有验于前,后者亦必非虚语,且医道不孤,至理互通,古今医者,必有与其暗合者,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也.因之又发奇想,欲将古今医案中有与该书之证方大同者,附之文后,互为印证.以彰显其价值,取信于后学,此拾遗补阙以求全壁之意也,而所附之案,上迄清前,下逮晚近,旁涉东瀛,间附已验,凡可证者,皆所取用.以所选之案非医者刻意实践该书而为,,故不曰实践,而曰案证,本文亦以医学见能案证补遗名之,是为序。
?
阳虚头痛(医学见能案证补遗之一)
?
《原著》头痛如碎,每遇阴雨更甚者,真阳不上头也,宜加味白通汤。白术三钱,黄芪三钱,党参三钱,附子三钱,干姜二钱,甘草一钱,葱白三根。歌曰:每逢阴雨痛无休,只为真阳不上头。 仍用白通加味服,但须一剂病全瘳。
?
《案证》
?
案1,刘XX,男,12岁,学生。每晨起头痛绵绵,自汗,精神倦怠,畏寒喜热,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至中午不治则自愈.请某中医诊治,按气虚头痛,屡治无效,严重影响学习.笔者按阳虚头痛用白通汤加炙甘草两剂而愈。处方:熟附子6克,干姜4.5克,炙甘草4,5克,葱白两枚
?
按:本案之治,足证白通汤乃阳虚头痛之对证的方,然与唐氏方相较.尚少术参芪三味.岂此三味为多余者乎.细审原著.二者尚稍有差异也,前者头痛如碎,较后之头痛绵绵为重,故有参芪之用,气阳本属一体,欲补气以助阳也,每遇阴雨更甚,必有内湿之应.白术除湿,则邪无所附,病必易愈。
?
呕吐1,(医学见能案证补遗之二)
?
《原著》呕吐不食,水饮不得入口者,火热相拒隔也,宜人参干姜汤.(即伤寒之姜连芩参汤也)
?
人参三钱,黄连三钱,黄芩三钱,干姜五分
?
歌曰:呕时拒隔水难嚐,多用芩连少用姜。 惟有人参能养液,主方重使却无妨。《案证》
?
案1,季云治邵自强,患食入即吐,不少停留,几半年.累治不效,后延余治,诊得脉象微细而数,予曰:食入即吐,胃热格也,亦火也.凡呕家夹热,不利于香.砂.桔.半者,服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其效如神.果一剂而呕吐止,能进食.用:干姜二钱,黄连二钱,人参钱半,黄芩二钱。
?
案2,南雅堂医案:少阳主寒热,属于半表则为经,属于半里则为府,今邪在半里,寒热相博于中,故食入即呕,是为火炎之象,振胃阳以开格逆,乃一定法程,主本汤,参.连.芩.姜各钱半。
?
案3,
?
叶天士治某,寒热呕吐,胸中格拒,喜暧怕凉,平素胃阳素虚,热邪内积,体虚邪实,最防痉厥,本汤加半下.用:姜汁,川黄连,黄芩,人参,加味半下只实。
?
案4,叶又治王某,胃虚少谷,肝木乘克,呕吐不能纳谷,盖脏厥象也,用干姜,川黄连,人参,黄芩,加味附子,只实。
?
按:本方见于伤寒论,原文: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即吐者,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是本方本为治吐也,天士,季云,修园皆医学大家,用原方均取佳效,必亦是唐氏经验之论也。
?
呕吐2,(医学见能案证补遗之三)
?
《原著》呕吐能食,食入即时吐出者,两热相争冲也,宜酒蒸大黄汤。大黄三钱,甘草一钱
?
歌曰:呕吐虽能纳水浆,即时吐出胃脾伤。 只缘两热相争竞,酒水同烹草与黄。
?
《案证》
?
1,王某,女,25岁,已婚,呕吐二天就诊.2天前出工干农活时,气候炎热,自觉口苦口臭,头昏头痛,胃脘热胀,不发热,食已即吐,不食不吐,吐出物为原食物,全身酸软乏力,精神尚可,大便不畅,小便短黄,舌红苔卜黄少津,脉滑有力.辩为胃脘积热,胃失和降,胃热气逆之证.治以荡热和胃之法,用大黄12克,甘草3克.1剂.上方浓煎,分为两次,间隔4小时服.服后大便通畅,胃脘热胀消失,当晚吃热粥两碗,食已不吐,饮食正常,头昏头痛亦大减.唯口干,舌红无苔乏津,脉细数,此胃中积热已去,胃阴不足之象,拟用甘寒养胃之益胃汤加减,2剂以善其后.1周后随访,病人药后病已大好,并参加体力劳动了.(王廷富:金匮要略指难)
?
2,一少妇妊娠三.四月,患食已即吐,吃甚吐甚,吐尽则止.医以妊娠恶阻健脾暖胃治之,其吐更甚.诊之,脉滑而数.此经所谓一阳发病,其传为膈:三焦火盛,食入还出.予以四物汤加甘草大黄汤二剂而安.处方:熟地.生地.当归各九克.甘草.白芍各四克,大黄十二克,川芎四克,水煎服.(王修善)
?
按:所谓酒蒸大黄汤.实即《金匮》之大黄甘草汤,文曰: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案2为病者正值妊娠期,合四物汤有寓攻于补之意.医贵变通,不可胶柱鼓瑟。
?
呕吐3(医学见能案证补遗之四)
?
《原著》食久乃吐,吐出多带酸水者,肝脏有寒热也,宜仲景乌梅丸
?
乌梅三个,人参二钱,黄柏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