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销售管理专业水平证书考试3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销售管理专业水平证书考试 案例研究报告 □销售管理总监 □销售管理经理 题目:奥克斯空调促销策略案例分析 奥克斯空调促销策略案例分析 奥克斯之问 背景概述 发展过程:1986——2000-2004——2006~2010 (图) 1.1发展期: 1986年: 开始创业 1993年: 创建宁波奥克斯电器厂,正式跨入空调制造业。 1993年:与美国奥克斯集团合资进入空调市场——生产高档机,反响不好 战略转换: 1996年,改变定位,走优质平价——低成本战略 1.2成长期: 2001年:目标:进军二级空调市场 2003年8月:奥克斯空调年销售突破250万台,跻身行业前三强。 预计2006年销售量更是突破480万台。到2003冷冻年度,奥克斯空调也登上了从未有过的行业地位,成为二线品牌的领军者,并有望冲击行业前三 2000~2003年进入中国空调业前三甲 2004年:   1月,集团入选“最具成长性企业”——成长期   2月,研制商用空调、冰箱、小家电等产品,全面进入家电产业。   3月,宁波三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奥克斯集团。 ——品牌树立 2006年: 高调营销的效果明显,以2001-2006年上半年为例,2001年,奥克斯的销量上升123.8%,行业销量增长41.18%。2002年,奥克斯的销量上升74.4%,而行业的增长为13.48%。 2003年,销量突破250万台,比2002年高出近100万台。到2004年,奥克斯空调销量上升30%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40多亿元人民币。到 2006年1-5月,奥克斯空调在国内空调市场的占有率为5.80%,位列中国国内空调企业第五名。 1.3成熟期:跌落 2006年: 高调,异常而持续的高调,一直是奥克斯进入空调行业以来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不过,近年来,奥克斯却从高调走向了沉寂,甚至一度无语。 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06冷冻年度空调零售市场白皮书》显示,奥克斯空调已站到二线品牌的队尾了。 2. 问题引入: 2000年,何故快速进军空调业前三位? 2006年,何故渐渐走向沉寂? 3. 背景分析: 3.1愿景 : 将奥克斯产品卖到世界各个角落。(扩大市场份额) 让奥克斯成为世界著名品牌。3.2产品类型:家电消费品,主要供个人家庭使用——营业推广、广告 3.3产品生命周期:2000起进军二级空调市场,跻身行业前三强快速成长期——行业的挑战者 3.4市场条件:(2000局势)3.4.1 SWOT分析SWOT分析 优势 劣势 机会 威胁 优势(Strengths): 新兴品牌却在零售市场迅速崛起。奥克斯、新科、LG、松下“四小虎”以其凌厉攻势,成为空调黑马。劣势(Weaknesses) 1994年正式跨入空调行业,但是以电能表等为主,在空调行业始终难以突破,一直停留在行业200名之外。 机会 (Opportunities) 1.从1991年到 1999年,中国的空调市场平均每年以37.5%的速度增长很多企业先后进入空调领域。 2.当时空调行业的领导者无论是格力、美的、海尔都还没有完全左右市场,任何两家在2001年的市场占有率加起来不超过27%。 3. 空调行业惯例,销售商预先打款,零配件供商提供数月账期,令助无资金实力的企业进入。 (SO) 奥克斯选择的切入点是价格。对于当时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的中国市场,家电价格弹性相对较大;而当时空调行业利润偏高,这为奥克斯提供了足够的进攻空间。 (WO) 首先要建立品牌知名度,一炮打响(大量运用事件营销) 威胁 (Threats) 大量企业涌入空调业,受消费能力限制,国内空调市场已趋饱和 随着格兰仕这个“价格屠夫”杀入空调界,降价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3.空调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存在因概念炒作而提高空调价格的现象严重。 (ST) 压低成本,提供低价,降价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如何把自己的降价能以一种消费者喜欢,竞争对手害怕的方式出现,惟有把老底给揭开看 (WT) 走低价路线是非持久战略,品牌定位与价格定位的矛盾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