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2 卷第2 期 地 理 研 究 Vol.32, No.2
2013 年2 月 GEOGRAPHICAL RESEARCH Feb., 2013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对耕地非农转换的价值感知
——西宁市郊区案例研究
陈 琼1,2 ,蔡运龙1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实验室,北京 100871;
2.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西宁 810008)
摘要:针对耕地非农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采用参与性农户调查方法,对西部
欠发达地区西宁市郊区5 个样本村190户农户进行了随机入户调查。根据城市开发进程、到市
区距离和种植类型等条件,将调查样本村分为近郊城区化农村、近郊农村和远郊农村,就农
户对耕地非农转换的基本认知及耕地非农转换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感知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耕地征用后农户能理性感知和判别耕地非农转换价值,并普遍认为失去耕地后生活费
用增加、生活保障降低、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少;感知主要受耕地数量、区位条件、耕地开
发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处于不同区位条件的农户对耕地非农转换的价值感知存在差异性,城
区化农户已逐渐适应城市生活,近郊农户的非农转换经济和社会感知压力最大,远郊农民也
感知经济和生活保障压力,但更希望能通过打工增加收入。
关键词:耕地非农转换;价值感知;农户调查;西宁市区
1 引言
土地非农转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具有全球
普遍性[1,2] 。在过去的两百年中,经济发展、城市化和交通建设作为世界土地非农转换的三
大驱动力因子强烈改变着各国的城市形态。Angel 等选择全世界30 个有代表意义的城市,
研究发现城市扩张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并且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显著[3] 。中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城市化、土地利用效益差异及土地政策的共同作用下,耕地
资源迅速向城市建设用地转移,并呈现阶段性特点[4,5] ,20 世纪80 年代初、90 年代初期和
21 世纪初成为中国耕地非农转化的高峰期[5] 。耕地非农转换一方面将耕地作为一种生产要
素的投入,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5-9] 。部分学者还进一步认为这两者之间存在倒 “U”型
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5,10-12] 。另一方面,耕地非农转换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
[1,14]
题 。随着耕地被大量占用,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失去工作和生活保障,产生大量 “三
无”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也
受到影响[13] 。因此,食物安全、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性、农民经济收益成为我国农
[15]
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
针对耕地非农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农民利益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
前,研究主要围绕土地非农流转增值收益分配[16-19] ,并从土地产权、土地市场和补偿标准
收稿日期:2012-09-25 ;修订日期:2012-12-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作者简介:陈琼 (1975-),女,浙江诸暨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科学。E-mail: qhchenqiong@ 163.com
蔡运龙,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caiyl@
通讯作者:
203-213 页
204 地 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