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谷山人甲午年季秋游花山翠岩寺.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谷山人甲午年季秋游花山翠岩寺

兰谷山人秋游花山翠岩寺 翠岩寺,原名花山寺,清康熙题名,相传东晋般若六大家之一,支盾为开山 祖师,寺内大殿始建于宋朝,毁于元末,明永乐、万历年间重建。兴于清初。殿 内铁佛、铜佛、石门槛为花山三绝。殿前有古井。距今1700多年。殿后完好保 存十余座禅师塔林。 翠岩寺遗迹原为佛教禅门临济宗的道场 临济宗中兴戒幢塔林 戒幢禅寺于太平天国时被毁,在光绪二十二年后由廣慧德禪師主持复建 称为中兴戒幢 临济宗第三十六世中兴戒幢第一世廣慧德禪師塔, 临济宗第三十七世中兴戒幢第二世隆庵緣禪師塔 临济宗第三十八世中兴戒幢第三世印真銘禪師塔 茂林祇律師为戒幢律院开山第一代禅师 戒幢律院开山第一代茂林祇律師塔林 第二世隆庵緣禪師塔 第三世印真銘禪師塔 明代赵宦光反写的篆书“花山鸟道 “ 古道禅风 苏州 “圆明园”。古念佛堂遗址 支公洞,是东晋支遁禅师禅修及讲经说法的所在。 【高僧兼名士支遁】 支遁,是晋代著名玄化般若学者、长于理论思惟的吴中名士。 孙吴时代,号为 “智囊”的支谦 (约3世纪),祖先乃月支人,汉灵帝时归 化中国。精通六国语言,博涉中外典籍,后又从支亮学佛典,为支谶的再传弟子, 号 “三支”,乃从事译经工作。避乱南下吴中,吴主孙权拜为博士,《高僧传》 云孙权使其与韦昭共辅东宫,汤用彤先生谓共辅之说“实或非实,然名僧名士相 结合,当滥觞于斯日”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学史》第七章,中华书局,1983 年)。支谦晚年隐居苏州穹窿山修炼五戒,号穹窿山居士,卒于山中。支遁是支 谦之后又一 “支郎”。 支遁(314~366),世称支公、林公。高逸《沙门传》曰:“支遁字道林, 河内林虑人,或曰陈留(今开封市南)人(据释本初《中印佛教交通史》上册, 第23页载,言支公为月氏人,公元335年于建康翻译《方等法华经》等),本 姓关氏。少而任心独往,风期高亮,家世奉法。”梁 《高僧传·晋剡沃州山支遁 传》说他“幼有神理,聪明秀彻”。他“家世信佛,早悟非常之理。隐居余杭山, 深思《道行》之品,委曲《慧印》之经”。支道林25岁始释形入道,精《般若 道行品经》及 《慧印三昧经》,尝在 (洛阳)白马寺与刘系之等谈(论)庄子 〈逍 遥篇〉,退而注 〈逍遥篇〉;曾留京师(建业)三载,住东安寺,讲 《道行般若》, 僧俗敬重,朝野悦服。三年后,因游京邑久,心在故山,乃拂衣王都,还就岩穴。 在吴(苏州)立支山寺,晚居山阴,讲《维摩诘经》,又立栖光寺,宴坐山门, 游心禅苑,放情山水、诗文。 支遁一生勤奋著作,擅长草书隶书,善写五言,文采风流,大多描写山色幽 趣,丛林宁静,寓以佛家脱俗之思与色空之理,如《五月长斋诗》、《咏怀诗》 等,清丽高远。著有《即色游玄论》、《庄子 ·逍遥游注》、《圣不辩知论》、 《支道林集》等,“凡遁所著文翰,集有十卷盛行于世”,据称“乃着切悟章…… 落笔而卒” (《高僧传·支遁传》),时在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世寿53 岁。惜其著作后多佚失,仅留残篇若干。 支遁生活的东晋,大批名士、望族南渡江左,成为东晋王朝重要的社会基础。 “可怜东晋最风流”,南下士人从铁马秋风的北地乍到杏花春雨的江南,“便有 终焉之志”(《晋书》王羲之本传)。支遁是当时士林中最活跃的僧人,是名僧 和名士相结合的代表人物。《世说新语》中记载他的事迹多达50余条。 东晋时期,由老庄无为学说与佛学糅合而成的玄学,成为社会思潮,玄学在 社会心理失衡时给人以新的心理支撑, “非汤武而薄周孔”的道家 “名士”、心 存 “济俗”的佛教“高僧”,反而更能体现 “士”的精神 (余英时: 《士与中国 文化》,第7页),他们主张毁弃礼法,追求自然。于是,手执麈尾、蝇拂、团 扇、如意的士大夫们和名僧 “谈玄论佛”、“以玄解佛”成了一种时髦:以玄解 佛,进一步提升佛学至哲理高度;以佛补玄,则扩充了玄学家的精神空间,为名 士清谈,增添了玄妙 “雅趣”。玄学的兴起与流行,正是文人接受佛教的契机, 在这时期,既能以玄解佛、又能以佛补玄,名士兼高僧的支遁自然成为时代的“宠 儿”。 支遁深究玄学,尤善 《庄子 ·逍遥游》。 《世说新语 ·文学》记载:“《庄 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 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 《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 于众贤之外, 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如向子期、郭子玄解 释 “逍遥”之义说: “夫大鹏之上九万,尺鷃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 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物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