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辨病)和病案书写等内容。
(一)诊法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情资料,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和病史。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感到的痛苦或不适,如头痛、耳鸣、胸闷、腹胀等;
“体征”是指客观能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如面色白、喉中哮鸣、大便腥臭、舌苔黄、脉浮数等。
而症状和体征又可统称症状,或简称“症”,古代还有将其称为病状、病形、病候者。
症状虽然只是疾病所反映的现象,但它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因而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诊病(辨病)
诊病,亦称辨病,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对疾病作出病名诊断,是临床各科应讨论的主要内容。在学习中医诊断学时,还不可能对疾病的病种进行辨别,难以作出病名诊断。
因此,中医诊断学只是对疾病怎样进行诊断的基本方法,以及疾病的命名、分类等作初步介绍。
(三)辨证
“证”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证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
当代中医学对于“证”的约定: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证″实际包括证名、证候、证型等概念。
①将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本质,概括成一个诊断名称,这就是“证名”。
如痰热壅肺证、肝郁脾虚证、卫分证、脾肾阳虚证、膀胱湿热证、瘀阻脑络证等,均为证名。临床上有时又将证称为“证候”,即证为证候的简称。
②“证候”严格地说,应是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体征,即证候为证的外候。
③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中医诊断学主要是介绍历史上的各种辨证分类方法,以及由各种辨证方法综合而形成的辨证统一体系,辨证思维的技巧,常见证型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四)病案
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病案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病案要求把病人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作如实的记录。
病案是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及司法的重要资料。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
外,指疾病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内,指脏腑等内在的病理本质。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从外知内”“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丹溪心法》总结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这一认识与近代控制论的“黑箱”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二)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语出《医学心悟》。
《灵枢》将面部分为明堂、阙、庭、蕃、蔽等部,把上至首面、下至膝足、内而脏腑、外而胸背的整个人体皆分属于其中,并说:
“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各有部分。”这便是察面部的情况,以测全身病变的具体描述。
《素问》“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难经》更强调“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于是详细审察寸口脉的三部九候,以推断全身疾病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耳为宗脉之所聚,耳廓的不同部位能反映全身各部的变化;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胃的外候,舌与其他脏腑也有密切联系,故舌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及邪气的性质;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目可反映人体的神气,并可察全身及脏腑的病变等。
中医学含有当代“生物全息”的思想,认为人体的某些局部,可以看作是脏腑的“缩影”。
(三)以常衡变
常,指健康的、生理的状态;变,指异常的、病理的状态。以常衡变,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
《素问》“五色脉变,揆度奇恒。”恒,指正常、常规;奇,指异常、变动;揆度,观察比较、推测揣度的意义。要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知常达变。
中医望色、闻声、切脉等以诊断病变,均含有这方面的道理。
健康与疾病,正常与异常,不同的色泽,脉象的虚、实、细、洪,是相对的,是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别的。这就是所谓以我知彼,以观太过不及之理的诊断原理。
4.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疾病的理论与方法,早在《周礼》便有:“以五气、五声、五色,眡其死生”的记载。
公元5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即可通过“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而“言病之所在”。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一是在诊断方法上涉及到望神、察色、闻声、问病、切脉等内容;
二是认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病者的内、外因素加以考虑;
三是从理论上对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期末考试—服务方案策划与评估形考任务二.docx VIP
- 班组劳务分包合作协议.doc VIP
- [山西]2024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招聘4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解题思路分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22G101三维彩色立体图集》.pdf VIP
- 游泳池设计规范.docx
- 【会写生字250字】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表笔顺练习可打印.doc
- 《JTT695-2007-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pdf
- 人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拼音打印版).pdf VIP
- 牛津指导写作的系列oxford-discover-2-Writing-and-Spelling.pdf
- A3微能力点优秀案例汇编.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