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 采矿贫化与损失的计算和管理 8.1 概述 8.1 .1 贫化与损失的概念 贫化,是指开采过程中在工业矿石内混入围岩、废石或非工业矿石,以及高品位矿石丢失致使矿石品位降低的现象。用百分率表示工业矿石贫化的程度,称贫化率。由于工业矿石混入围岩、废石及非工业矿石造成的贫化率,又称废石混入率;由于高品位矿石丢失而造成的贫化率,称品位降低率。 损失,是指开采过程中,没有将工业矿石全部采出、放出,或在放矿、运输过程中丢失而遭受损失的现象。用百分率表示工业矿石损失的程度,称损失率。与损失率的概念相反,从采场内采出的工业矿石占该采场原有工业矿石储量的百分率,称回采率。 回采率=1-损失率。 8.1 .2 贫化与损失计算管理的意义 采矿贫化与损失是衡量采矿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矿石的贫化将增加毫无意义的采、选费用和劳动量。高品位矿石呈粉末状丢失,既是贫化又是损失。因矿石贫化而降低选、冶回收率。矿石损失浪费国家矿产资源,缩短矿山服务年限,其中采下损失也浪费采矿费用。 由于各种地质和技术原因,矿山开发过程中会发生贫化与损失现象。其中,一部分具必然性,即不可避免;另一部分则具偶然性,即可以避免。矿山企业生产管理的职责在于力争降低贫化与损失,提高回采率。降低贫化与损失的必要条件是查明它们的数量,找出发生的地点和原因,然后才有可能采取有效的管理和降低措施。 采矿贫化与损失的计算和管理具有如下意义: (1)有助于矿石的合理开采,降低采矿、选矿及冶炼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有助于保护国家矿产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3)为编制矿山工作计划,进行储量的平衡和管理提供必要依据。 (4)了解各种采矿方法的优缺点,有助于选择更加合理的新的采矿方法。 8.1 .3 采矿贫化与损失的分类 一.贫化的分类 1、按与采矿作业过程有关的贫化分类:1)凿岩爆破时,矿岩界限没有划清,而将围岩、夹石和非工业矿石与工业矿石一并采下所造成的贫化。称第一次贫化。2)在放矿过程中,由于两盘围岩不稳固,而管理又不善,致使两盘围岩下落混入矿石造成的贫化称第二次贫化。3)在二次破碎、放矿、运输过程中,由于围岩、废石或充填料混入,或高品位矿石呈粉末状丢失而引起的贫化,亦称第二次贫化。 将围岩和矿石一并采下造成的贫化 (一次贫化) 顶盘围岩下落造成的贫化 (二次贫化) a-缓倾斜矿体,房柱法;b-急倾斜矿体,留矿法 2、根据贫化性质的贫化分类:1)不可避免的贫化是按开采设计或采掘计划规定必须在采矿时采出一部分围岩、废石或非工业矿石所产生的贫化,例如电耙道布置于矿体下盘的采矿方法,按规定要切割一部分围岩;开采薄矿脉时,为了保证采场(采幅)的足够宽度,往往将靠近矿脉的围岩采下;深孔分段崩落法采矿时,由于爆破范围及深度大,不能实行分采,按设计将夹石或部分非工业矿石同工业矿石一并采出等所造成的贫化,都是不可避免的贫化。不可避免的贫化即设计贫化。2)可避免的贫化是在采矿作业过程中,由于组织与技术管理不善,技术措施不正确,作业不正规,或由于矿体边界圈定不准确,将设计以外不应采下的围岩、废石、非工业矿石与工业矿石一并采出造成的贫化。可避免的贫化亦称施工中的贫化。 不可避免及可避免的贫化加在一起构成采场的总贫化。 贫化的大小与矿体厚度有直接关系,矿体愈薄,产生贫化的可能性愈大。一般厚大矿体,贫化率介于5-10%之间;中厚矿体增至10%;薄矿脉的贫化率高达30-50%以上。同时,贫化率的大小与采矿方法、矿体倾角、矿体边界形态、内部结构有密切关系。 二.损失的分类 1、按与开采作业关系的损失分类:1)开采损失是指在矿床开采过程中与采矿方法、开采技术条件、施工技术管理、采矿作业技术操作水平有关的损失。又可分两种,一种称未采下损失,即按开采规定留下各种矿柱(图)及护顶(图)而留在原地的损失,亦称设计损失。如果按设计应回采的矿石,由于矿体形态复杂或采矿技术条件复杂、矿体界线不清;或者采矿技术操作不当、采矿组织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未采下损失,称施工损失。另一种称采下损失,即当矿石采下后,在放矿、充填、装车、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损失。2)非开采损失是指与采矿方法、采矿技术管理工作无关的损失。如因断层破碎带破坏或强烈褶皱变形,致使矿石无法完全采出;为防止坑道涌水而留下保安矿柱;为保护井筒、地面建筑、河流、水库、交通要道而留下的保安矿柱等所造成的永久损失。 采场纵投影图 a-顶柱;b-底柱;c-矿壁;d-房柱; e-保护破碎带而留下的矿柱 为保护顶盘而留下护顶 2、根据损失性质的损失分类:1)不可避免的损失是指按开采设计的规定留在地下不能采出的损失,亦即设计损失。2)可避免的损失是指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组织管理不善,技术措施不当而造成的矿石损失,亦即施工损失。 大多数矿床损失率在5-15%之间。充填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chapter 1 Culture.ppt
-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chapter2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ppt
-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chapter3 Culture’s Influence on Perception.ppt
-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chapter4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ppt
-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chapter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ppt
-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chapter6 Nonverba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ppt
-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chapter7 Cultural Patterns.ppt
-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chapter8 Cultural influences.ppt
-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chapter9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ppt
-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chapter10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