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必威体育精装版进展.doc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必威体育精装版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必威体育精装版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必威体育精装版进展 慢性胃炎痞证论治 [摘 要] 从历代医家对痞证的认识、痞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规律及常用方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痞证发生机制主要为脾虚气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常,用药主要以调理气机为主,从脏腑论治,需注意升降;从虚实论治,需注意“灵通”;从寒热论治,要注意反佐;从湿论治,需注重风药的应用。 [关键词] 慢性胃炎;痞证;辨证施治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症状包括痞和胀。痞即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出现以胸腹痞闷胀满不舒为主症的病证,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按部位分为胸痞、心下痞.又称为胃痞。胀,又称胀满、腹胀,是指腹中有胀满或胀急之感而外多有胀急之形.病变部位在胃脘以下的大腹部。痞与胀病虽不同,但在病因病机上有许多相通之处,且临床表现也多兼而出现,故多统称痞胀或痞证。痞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胆囊炎等疾病,临床上以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为多见。 1 历代医家对痞证的认识 本病首见于《黄帝内经》,称为否、痞、痞满、痞塞。认为痞满的发生与饮食不当,脏腑气机不利有关;《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提出了痞的基本概念,“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并指出该病病机是正虚邪陷,升降失调,并创立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治疗大法,其创诸泻心汤乃治痞满之祖方,为后世医家所常用;李东垣《兰室秘藏》提出“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所载枳实消痞丸为治疗痞满的名方。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痞候》提出“八痞”、“诸痞”之名.说明引起痞的原因非只一端,概括其病机,却不外乎营卫不和。阴阳隔绝,气血壅塞。不得宣通;朱丹溪《丹溪心法·痞》说“痞者与否同,不通泰也”、 “脾气不和,中央痞塞,皆土邪之所为也”。在治疗上,朱丹溪颇能汇集前贤之长.他反对一见痞满便滥用利药攻下,不知中气重伤,脾失健运,痞满更甚;《景岳全书·痞满》云:“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散可消;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讨痞满的辨证提出了纲领。 2 痞证的病因病机与病位 2.1 病因以内伤为主 痞满的病因可归纳为饮食阻滞,误下伤中,痰气壅塞,七情失和,脾胃虚弱等;实责之于标,以痰、湿、食、滞壅塞不通为主要表现.诚如《兰室秘藏》指出:“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虚责之于本,多由脾胃素虚,内外之邪乘而袭之.使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所致,阻碍中焦气机,而发为痞证。正如《证治汇补》曰:“大抵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说明脾虚是痞证产生的内在因素。此即《医方考》所言:“痞,虚中之实也。从痞证的症状、治法和用药来看.多属外感之邪已经内侵。以内伤(脾胃虚弱)为主。 2.2 病机以气滞为主 “痞”指胃痞,是由于胃主受纳,胃主通降的功能失职而引起的。“满”是指腹满.是由于脾主运化,脾气宜升的功能障碍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密切相关。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情志内伤、起居不时,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升降失司。中焦升降失常,不得流通,故作痞证。气机疏泄失职,壅塞中焦,郁久化热,从而导致虚实夹杂,寒热互结心下而成痞证。归纳痞证病机主要是气滞,气滞又常与郁热、痰浊、湿阻、食积等病理因素相联系。因此。痞证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寒热互结。 2.3 病位在胃与脾.涉及肺和肝 痞证又称“心下痞”,心下是指中焦,《黄帝内经》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今中焦满而不实.胀塞不通.故当指脾胃为主。再从“按之濡”一症看,说明病位在中焦脾胃.并无实物可据,是无形之邪,且无疼痛症状。由于胃气失于和降,可影 响肺气之宣肃,而肺失宣肃。又可影响胃的和降功能,加重胃气的郁滞。胃与肝相邻,胃气不和与肝气郁滞又常密切相关。故指出“辛润下气,以治肺痹”,“因嗔怒动肝.邪气入于厥阴”,“邪遂人肝”。说明痞证的病位又常涉及肺肝。 3 “痞证”与“结胸证”之异同 痞证为无形之邪,由气机痞塞而成,按之柔软而不硬不痛。结胸证是有形之邪气凝结于胸膈,以胸脘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伤寒沦》云:“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痞,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说明了结胸证的3个典型症状: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这是区别“痞证”与“结胸证”的要点。 4 痞证治疗用药规律总结 4.1 从脏腑论治.需注意升降 李东垣将升降理论引入到脏腑辨证中,把脾胃作为出发点,通过气的升降出入,将脾胃与五脏、脾胃与元气联系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