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人力资源能力_主体诉求结_省略_力资本理论双重能力框架的实证研究_张立新.pdf

新型农民人力资源能力_主体诉求结_省略_力资本理论双重能力框架的实证研究_张立新.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农民人力资源能力_主体诉求结_省略_力资本理论双重能力框架的实证研究_张立新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6年第5期 总第39期 新型农民人力资源能力: * 主体诉求结构及现实短板约束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双重能力框架的实证研究 张立新 ,苗薇薇 ,郭丽娜1 2 1 (1.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2.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摘 要:基于山东省七地市530份农民个案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 型分析发现,当前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主体诉求表现为由生产性能力、生活性能力及生 产与生活互构性能力构成的三维结构,三个维度分别解释主体能力诉求总方差的 33.153%、31.032%和16.656%;当前新型农民人力资源能力短板因素涵盖三个能力维度, 分别表现为以收入水平、计划能力、接受新事物能力、实用技术及其获取能力等为基础性 弱势因素,以健康与休闲能力、非生产性知识与兴趣发展能力、人际能力、信息与维权能 力等为关键性弱势因素。当前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应关注农民生产与生活的双重诉求, 均衡提升其生产与生活能力。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能力;主体诉求;生产性能力;生活性能力;生产与生活互构 性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189(2016)05-0050-14 一、引 言 “三农”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 重。我国政府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作为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 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并将城乡发展一体化视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将“强农惠农富农” 作为“三农”政策的最终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取得的巨大社会进步和付出的种种代价表明,我国农 村社会转型不能照搬照抄城市发展道路,必须走以人为本、农民和农村社会发展和谐双赢的道 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是新型农民,农业发展现代化应以农民现代化为基础和前提,无论 是城乡发展一体化还是“强农惠农富农”目标,均应以高素质农民为主体实现、保持和推进。因 此,农村社会发展依赖高素质农民,农民发展和转型既是农村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基础和前提,也 是农村社会发展与转型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农村社会转型过程是农民自身转型与农村社会转 型间有机互动的双重转型过程。这意味着我国当前“三农”战略实施必须以新型农民培育为基础, 从人本角度加强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拟深入分析当前农村人力资源能 *项目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JL03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YJC880059);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 目(14CGLJ60);曲阜师范大学校青年基金资助项目(XSK201601)。 作者简介:张立新(1977-),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管理。 ·50· : 张立新等 新型农民人力资源能力:主体诉求结构及现实短板约束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双重能力框架的实证研究 力主体诉求结构及现实短板因素,以期为新型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供主体发展层面的数据支持 和决策依据。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人力资本理论创立之初,舒尔茨等对“人力资本”概念的界定实质上是预设一个双重能力的完 整基准性框架:“人们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力”(Schultz, 1962),体现于人的智力、知识、技 能、德行、时间、健康、寿命等(Schultz,1962;Becker,1964)。为此,舒尔茨等进一步论述教育(自 我投资)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加生产性能力与消费性能力”(舒尔茨,1982), 这种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舒尔茨等人建立的包含教育生产性价值和消费性价值的教育双重价 值框架,其作用机理是个体通过获取教育双重价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