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pdf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

第三章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 一是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  二是货币供给是具有内生性还是外生性?  三是货币政策具有有效性还是无效性? 本章可用五学时(多点时间讨论) 3.1 对货币中性理论早期研究的历史线索 一、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基本范畴 (一)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定义 美国著名的货币理论家劳伦斯.哈里斯曾 经提出过一个标准的定义: “如果在由名义货币供给变动所引起的最 初均衡破坏之后,新的均衡是在所有的实际 变量的数值和货币供给变动之前相同时而达 到,货币就是中性的。当模型不能满足这些 条件时,货币就是非中性的。” 对于哈里斯定义,可做如下解释: 1、若货币供给变动(增加或减少),并不改变实 际经济变量,如投资、消费、产出和收入等,只引 起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货币就是中性的; 2、若货币供给变动(增加或减少),改变了实际 经济变量如投资、消费、产出和收入(无论增加或减 少)等,货币就是非中性的。 (二)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区别: 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仅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 的同比例变动,还是会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消费、 储蓄或投资行为的变化)的变动。 (陈P26)  货币中性和超中性(汉达P79)  ?二分法  ?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区别  最后插入我国学界的相关理论观点(楚P32)  y s I c (不变)= f (Ms) 中性  y s I c (变动)= f (Ms) 非中性  (三)古典经济学的货币中性论 1、威廉.配第的货币脂肪观 2、约翰.洛克的货币齿轮观 3、约翰.穆勒的货币机械观 (崔P46)  (三)古典经济学的货币中性 论(崔P46) 4、亚当.斯密的货币功能观 (1)历史背景与生平 (2)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3) 货币观:“货币是流通的大轮毂 ,是商业的大工具。” 是“通衢大道 ”。  轮毂—轮子—火—普罗米修斯—马克思—蒸气机 (牛顿与瓦特)—硬件与斯密的软件。 3.2 货币中性与两分法的形成 一、萨伊的货币中性论 萨伊定律: 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生产会自 行开辟销路。(过剩供给为零)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转瞬即逝。 (徐P37陈P24) n ∑P X XS 0 i i i 1 二、李嘉图的货币中性论 基本观点:收入、就业、实际工资、 实际利率、储蓄、投资等实际变量 不会根据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受 影响。 (楚P16) 古典二分法: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 量独立分开。 三、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 (零阶齐次性) 在物物交换经济(模型)中, “货币其实是多余的”货币存在 既不有助于也不有碍于经济的 全面均衡。 (教96陈P30) n+1 ∑P X XD 0 i i i 1 四、传统货币数量说 (1)近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中性思想 M V = P T M = k P Y 结论:货币是中性的。 庇古:货币只是在覆盖实体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 。 一式三论:货币数量论、中性论、两分法 五、两分法(陈P30) 1、货币中性论将统一的经济体分为货币面与实物面两 个相对独立的侧面。 2、货币数量论给出了绝对价格水平的决定,但没有给 出相对价格的决定;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给出了相对价 格水平的决定,但没有给出绝对价格的决定。这样,经济 学被分为: 货币理论,货币需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