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州市高中物理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学
员
作
业
学员姓名: 肖永强 职称: 中学一级
所属单位: 南浔中学 职务: 教务处副主任
联系电话667637) 3035003(办)
邮编地址: 313009 湖州市南浔镇年丰路588号
学习时间: 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
一节好课
一道新题
一只教案
一列课件
一篇论文
一则案例
一场报告
一个课题
一条短讯
一场主持
一份总结
目 录
一节好课:《电源和电流》市属教坛新秀评比课例 3
一道新题: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综合试题编写 4
一只教案:《人教版高一年级超重和失重内容的教学设计》 7
一列课件:《电源和电流》. PPT 14
一篇论文:高考“STS”试题的策略 16
一则案例:《新教材中圆周运动教学的三个问题》 21
一场报告:《探名师之路》. PPT 23
一个课题:《高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28
一条短讯:湖州市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学典礼 34
一场主持:主持周珑局长《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人文修养》 35
一份总结:2010年湖州市物理骨干教师高级研训班学习总结 36
湖州市第八届教坛新秀考评
市属学校课堂教学评比
考评对象(按抽签上课顺序):8名教师
湖州二中 吴晓丽 南浔中学 肖永强 菱湖中学 潘俊伟
湖州五中 沈慧峰 新 世 纪 金园英 湖州一中 严建丽
吴兴高中 鲁慧方 南浔中学 沈永根
课堂教学课题: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一节《电源和电流》
考评地点:菱湖中学
考评时间:2010年9月16日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综合试题编写
【题目 如图所示,在x≤0的空间放置一对金属板Y和Y’,金属板长度cm,相距cm,极板间的电路V,两金属板YY’间水平中轴线与x轴相重合。在x≥0的空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4×10-3T,同时存在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V/m。区域Ⅱ区域Ⅱ一个质量m6.4×10-27Kg、带电量q+3.2×10-19C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104m/s从x轴上的P点(横坐标为×10-2m)出发,沿着x轴方向进入区域Ⅰ。粒子重力不计,两金属板间电场可以看匀强电场。试求:
(1)带电粒子第一次穿越y轴时的纵坐标y;
(2)带电粒子能第二次穿越y轴时,区域Ⅱ中的匀强磁场宽度xmin
(3)求带电粒子从进入区域Ⅰ开始到第二次穿越y轴时经过的时间t。取得3.14)
【解析】(1)带电粒子区域Ⅰ
沿x轴方向:①
沿y轴方向:②
③、④、⑤
由①②③④⑤式得:⑥
由⑥式代入数据得:
(2)⑦
⑧
由③④⑤⑧式得:⑨
由⑨式代入数据得:
带电粒子在区域Ⅱ
若以速度在区域Ⅱ
带电粒子进入区域Ⅱ中
⑩
而要带电粒子能第二次穿越y轴。
即,代入数据,取最小值得:。
()区域Ⅰ
在区域Ⅱ中
。
人教版高一年级超重和失重内容的教学设计
湖州市南浔中学 肖永强(浙江 湖州 313009)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知识与生活、技术、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教学中尽量要求通过各种活动,让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乘坐电梯、抛掷漏水塑料瓶等现象,让学生自己体会,亲自体验,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只是起归纳、补充、引导、强调作用,不应参与太多。因此,确立如下探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二、教材分析
《超重和失重》是人教版高中物理①必修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七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根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此节的授课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再次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而聂海胜、费俊龙在航天器内饮用飘浮的水珠和在空中打转的签字笔的镜头,已成为经典。人们自然谈到超重和失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超重和失重现象发生。因此本节课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与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并没有变化。并且能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别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实际中超重和失重现象。最终实现将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一些现实生活、技术、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并为以后的圆周运动、宇宙航行等教学内容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奠定理论基础,构建经典力学理论知识体系添砖加瓦。
在分析超重和失重问题时,加速度是关键。物体的速度不能反映物体的受力情况,只有加速度才能反映物体的受力情况。应灵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规律解题,必要时要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
三、学情分析
1.有了重力的概念,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超重是重力增加,失重是重力减少,完全失重是重力完全消失。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方法是通过一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