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文第四讲 先秦历史散文.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第四讲 先秦历史散文

第四章 先秦历史散文 绪论 一、历史散文形成的文化背景 从殷商到战国,先秦散文由萌芽到成熟。最初的散文都为史料(六经皆史)散文发展与史官文化密切。但那时的文学是种综合形态,以史的形式,包罗万象。 战国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使竹帛大量生产。兼并战争此起彼伏。社会巨变时期纷纭的时事、兴衰成败的历史事迹,造成丰富的社会内容,把这些经验教训记录下来为统治者提供前车之鉴,于是历史散文应运而生。 二、发展阶段及其分类 发展趋势:由简到繁,由质而文,分三阶段: 萌芽期: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周易》卦辞; 过渡期:《尚书》《春秋》 成熟期:《左传》《国语》《战国策》 先秦历史散文大体分两类: 编年体《春秋》《左传》 国别体《国语》《战国策》 汉代出现纪传体:《史记》《汉书》 第二节 萌芽期散文简介 甲骨卜辞:19世纪末在河南安阳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文字。出土10万余片近5千单字。内容主要是年成、征伐、田猎。有些比较完整的句段为散文的雏形。为研究商代历史和汉字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铜器铭文(金文) 铸刻在商周青铜(礼)器上的文字。约与甲骨文同时,延到汉代。 殷商短,西周较长。内容有祭典、训诰、征伐等。 商周记事主要用简牍 二、《周易》经传 “三玄”之一。出自三位圣人之手,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推出64卦,孔子作《易传》。 孔子反复研易,至于‘韦编三绝’ “加我以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过矣!” “文化”出自《易经》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传》“十翼”:《彖》《象》《系辞》各上下篇;《文言》(乾坤)《说卦》(八卦所指物)《序卦》《杂卦》(64卦次序及卦义)。 周易文化风行:风水、管理、养生、中医、五行、起名等。 《周易·乾卦》 初九:潜龙勿用。 居一卦下位,喻君子隐居不出,静待时机。 九二:见(现)龙在田,利见大人。 有德者活动于民间,见之有利。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昼勤勉夜警惕,虽处危境,亦无咎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活动于有利的环境,自无灾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大人居高位,有所作为,见之有利。 上九:亢龙有悔。 极高曰亢,居最高位易自满骄傲,不能长久。 太极图:宇宙模式 阳中有阴. 阴阳互动 黑白鱼追逐即动 双鱼虚实关系 八卦的性质 乾,健也。坤,顺也。 震,动也。巽,入也。 坎,陷也。离,丽也。 艮,止也。兑,说也。 《周易》名言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周易》的基本思想 一、太极生成论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万物始生前的混沌。 天地阴阳两仪。用阴阳爻“- -”和“—”表示。 天地生四时,两爻相重生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分指夏冬春秋。 四象重生八卦:乾坤,坎离,震巽,艮兑。 二、对立统一观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阴阳矛盾对立互相转化是规律。阴阳交替往来相继是善。阴(阳)成为阴(阳)是其本性。阴阳之道复杂多变,不同的人对之有不同的认识。老百姓日用之而不觉,全面认识它的人很少。 三、变化发展观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64卦大周期,每卦又是小周期。 凡事懂应变,易即变,为人谋事的大智慧就在不断变化中。 四、和谐精神 张其成:《易经》精神用是‘和’、‘阴阳’。人的阴阳和谐之道,第一与自然和谐,第二跟社会和谐,第三与人和谐,第四内在身心和谐。达到四方面就是大和。 故宫中的太和、保和、中和三殿 《履》以和行。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第三节 过渡期散文《尚书》《春秋》 一、《尚书》 先秦称《书》,最古老的历史文献,距今三千多年。分虞夏商周四部分。 属记言文,官方文告。内容多帝王向臣下、民众发表的训令或誓师词。 有典、谟、训、诰、誓、命等体; 周诰殷盘,诘屈聱牙。(韩愈《进学解》) 艰涩难懂,洗练精审。 尚书公案 今文尚书:29篇,秦焚书后,汉初由经师伏生口授、用隶书写成的尚书。 古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从孔子故居坏壁中发现的用大篆写的尚书共45篇,29篇与今文同,后亡佚。 伪古文尚书:西晋豫章内史梅赜 声称发现了一部古文尚书,58篇,经考证除部分与今文尚书相同外,其它为西晋人的伪造。 二、《春秋》 1《春秋》记事年代:隐公元年到哀公14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