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微生物分离培养新技术简介-修改稿医学
自动化细菌分离培养技术介绍 耐药细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治理抗生素滥用,提倡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临床细菌学检测,是临床医学界、微生物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呼声。 微生物实验室样本量逐年上升,样本量的增大使微生物实验室产生自动化分离培养需求。 细菌培养是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检测工作的基础工作。 细菌培养自动化是规范微生物实验室工作,规避实验室操作人员风险的必由之路,是微生物实验室的发展方向。 合理使用抗生素与细菌学检测 细菌检测的基础——— 细菌培养 血培养仪在微生物实验室已经得到普及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的样本种类 无菌体液样本—血液、穿刺液等样本 自动化血培养仪 自动化分离培养系统 手工划碟 手工接种 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实验室已经启动或正在启动自动化分离培养系统 有菌体液样本— 粪便、尿液、痰液及拭子样本 手工分离培养操作 现行微生物实验室手工分离培养的弊端 如果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手工方法程序繁杂。样本量的增多对有限的微生物操作人员来讲是一个压力,无法及时处理送检样本,造成样本排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分离培养质量。 微生物操作人员大多不按照操作规程要求对样本做必要的前处理,如粪便样本的增菌、痰液样本的消化与均质化等; 样本具有潜在的生物传染性,操作人员手工操作存在安全风险; 难以做到临床样本的及时处理,特别是夜间送检标本; 自动化微生物分离培养是微生物实验室的发展方向 自动化分离培养仪 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基 两面分离培养基 粪便样本:沙保罗/柯玛嘉念珠; MAC/SS; MAC/柯玛嘉李斯特; MAC/柯玛嘉O157; 血平板/MAC; 血平板/SS 尿液样本:血平板/MAC; 血平板/柯玛嘉尿定位; 血平板/沙保罗; 沙保罗/柯玛嘉念珠; 拭子样本:MAC/柯玛嘉沙门; 血平板/柯玛嘉金葡;血平板/巧克力 ; 沙保罗/柯玛嘉金葡;MAC/SS;血平板/MAC;沙保罗/柯玛嘉念珠 痰液样本:血平板/巧克力 ;沙保罗/柯玛嘉念珠 ;血平板/MAC 四面分离培养基 痰液样本:血平板/MAC/巧克力/柯玛嘉念珠;血平板/MAC/巧克力/MRSA 血平板/柯玛嘉金葡/巧克力/柯玛嘉念珠 ;血平板/MAC/巧克力/柯玛嘉金葡 拭子样本:血平板/巧克力/MAC /柯玛嘉念珠 ;血平板/巧克力/MAC /柯玛嘉金葡 ; 血平板/巧克力/MAC /MRSA 注:1. 分离培养装置含样本采集管及分离培养板 2. 四面分离培养装置为华健公司专利产品 分离培养装置耗材 增菌(粪便标本) 消化(痰液标本) 自动化划线接种 孵育培养 仪器机械手划线状态 条形码识别 独立培养板式自动化分离培养仪 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等,对微生物样本进行自动化分离培养 自动化细菌分离培养仪 独立培养板式自动化分离培养装置 透明培养板易于观看溶血环 独立分离培养板 自动化分离培养系统技术优点 一、科学的样本前处理 粪便标本—增菌;痰液标本—消化、均质化;拭子标本—均质化。符合微生物样本分离培养操作规程。 二、自动化的划线接种 根据样本的种类不同,设定有不同的划线方式,确保分离培养效 果,划线方式标准而规范 三、安全的操作环境,操作人员免受样本污染 样本的前处理及划线接种均由仪器自动完成,减少操作人员接触样 本的机会,使操作人员免受样本污染。 四、规范了分离培养操作过程 样本的前期处理与划线分离培养均按照仪器设定的统一程序有序地 完成,各种类型的样本处理均是依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彻底解决了 人工操作不够规范的状态;提高标本阳性率5%--10%。 五、样本的随机化处理 可随时将样本放入仪器中,且操作过程简易,样本的处理不受时间的限制。 六、提高分离培养质量 系统化操作流程,使分离培养过程更加规范,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供高质量的分离培养流程。 七、快速 优化了分离培养流程,缩短了离体样本进入培养环境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分离培养进程。 八、提高了微生物实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