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复习课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复习课设计 海口市灵山中学物理组 柯行远 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础。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有关问题,这对于高三学生学好物理,掌握力学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牛顿运动定律确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联系起来。由此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决有关力和运动的问题。复习中要求学生知道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的动力学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目,物体的加速度都是核心,是联结力和物体运动的桥梁。因此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时,通过加速度这个核心,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画出草图,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的习惯。 关于物体的受力分析,在前章复习中已初步涉及,在本章结合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采用分层次,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加深,不可急于求成。可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初步掌握分析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求解动力学问题时,常用到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有关知识,特别是“正交分解”法,在解题中常常会用到,应使学生理解并逐步熟悉这一方法。 通过本节课学习,应使学生掌握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大体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出方程求解。可以在例题中渗透,由学生总结得出。应当要求学生注意解题步骤和书写规范,不可急于进行计算,要逐渐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必要时画出情景图,这是正确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习惯,对提高高考应试能力的很有帮助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条件与实质。 2、知道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训练学生解题规范、画图分析、完善步骤的能力。通过例题分析、讨论、练习使学生掌握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一引入新课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内在联系。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解答一些力学问题。 我们通过以下例题来体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二教学过程设计(一) 3.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超重和失重现象中的物体进行分析 超重状态: F-mg=ma , F=mg+ma , Fmg 失重状态: mg- F =ma , F=mg-ma , Fmg 可见,在超重和失重现象中,物体实际重力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外界对物 体的压力(或拉力),即物体的“视重”发生变化。 即视重<实重──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 视重>实重──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二)知识要点针对性训练题 (三)、类型例题解题思路探究 (四)、类型题解题方法总结 (五)、类型例题变式训练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1、超重与失重状态的分析小结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当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由F-mg=ma得F=m(g+a)mg,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当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F=ma得F=m(g-a)mg,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 特别是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为g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为零,这种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 2、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运动中的某一物理量:应先对物体受力分析,然后找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a,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运动中的某一物理量.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所受到的某一个力:应先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得加速度a,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从而就可以求出某一分力.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求加速度a,然后再去求所要求的物理量,加速度象纽带一样将运动学与动力学连为一体. 3、作业布置 : 创新设计资料练习作业手册第295页. 第 6 页 共 13 页 F mg a F 2--1. 2 1 复习旧知: 知识要点回顾与梳理 确定问题2: 类型例题解题思路探究 确定问题1: 知识要点针对训练题 类型题解题方法总结 巩固提升: 类型例题变式训练习题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3) 、 mg a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