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课程考核有关说明
1.考核对象
本课程考核对象为参加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教育类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学习的全体学员。
2.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学期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期末考试采用卷笔试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均以百分制计分,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0%,期末卷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的0%,两者合计即为课程学习成绩,总分达到60分为及格。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影响课程、教学的主要因素的理解,以及对影响课程、教学的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基本理论的掌握。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心理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识记:
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 斯金纳学习四规律 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 先行组织者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 建构主义教学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
理解:
心理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 影响课程、教学的心理学派别及主要观点
社会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识记:
影响课程、教学的社会学派别、代表人物
理解:
影响课程、教学的社会学派别的主要观点 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哲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识记:
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理解:
哲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 实用主义课程、教学观 影响课程、教学的哲学派别及主要观点
课程设计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把握当代课程设计发展趋势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课程设计的含义、基本要素及发展趋势
识记:
课程设计的基本含义 课程设计中涉及的基本要素
理解:
课程设计中的课程目标要素 当代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2.课程设计的取向
识记:
课程设计种取向
理解:
学术理性主义取向的含义和特点 认知发展取向的含义和特点 人本主义取向的含义和特点
应用:
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分析课程取向上的特点
3.课程设计的模式
识记:
课程设计模式的概念 课程设计种典型的模式
理解:
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特点和评价 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特点和评价 集体审议模式的代表人物、基本特征和评价
4.我国课程设计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识记: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我国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特点 我国现阶段课程设计取向上的特点 我国现阶段课程设计体制、模式上的特点
理解:
我国课程设计的历史发展过程 课程设计取向上表现出的增强课程适应性特点
应用:
运用课程设计的理论,分析现阶段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
课程内容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有关课程内容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和分析现有的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课程内容的意义
识记:
课程内容选择的几种取向的名称
理解:
“课程内容即教材”、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含义和特点
2.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识记:
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包括哪几个方面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的原则
理解: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内容本身的性质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应用:
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分析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识记:
课程
理解:
应用:
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结构上的变化,以分析和指导课程实践。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识记:课程
理解:
组织课程内容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含义及特点
应用:
.课程类型及其特点
识记:
泰勒的课程分类 分科课程的含义及特点 综合课程的含义 综合课程的分类 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含义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含义 必修课程的含义 选修课程的含义及分类 显性课程的含义 隐性课程的含义、特点及内容
.课程结构
识记:
课程的横向结构的概念 科目整合理论的含义 理解:
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学科的比例关系 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 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的含义及特点
应用:
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课程的整合。.课程改革对课程类型与课程结构的调整
识记: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内容实施原则 新课程结构调整的原则 新课程结构理解:
新课程结构调整的诠释
应用: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
课程实施
考核目的:
本章通过考核学生对有关课程实施及其研究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实施的不同层面和水平、策略以及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成效等问题的认识,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