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 第一组专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财政 第一组专用课件

土地财政的成因 1、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地方财政收入占我国政府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1993年的78%迅速下降至1994年44.3%,此后,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下。 与收入占比下降相对应的是支出占比的大幅上升,1990-2009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比重由67.4%上升至80%。 2、城镇化带来的地方公共事业资金需求不断增加 尽管过去3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截至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仍只有52.6%。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是基础设施加速增长的时期,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公共事业、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土地管理制度带来的地方政府土地垄断 我国中央政府不直接掌握土地,地方政府既负责土地管理,又负责国有土地经营,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在“资金饥渴”的压力下,利用手中的垄断权力、寻求土地增值最大化是地方政府的自然选择。 压低征地成本、抬高土地价格、扩大卖地规模,一是压低征地成本、侵犯农民利益,据国家信访局统计,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上访事件60%与土地有关;二是抬高土地价格、推升房价,据中原地产的统计,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十大标杆房企陆续开盘的32个新项目中,平均土地成本已经达到了销售均价的33%左右,而在2010年这一比例仅在20%左右,在一线城市,土地成本甚至达到了房价的40%-50%;三是加大卖地规模、违规卖地,以2011年为例,全年出让国有建设用地面积33.39万公顷,同比增长14.6%。 近年来中国耕地总量虽然仍维持在十八亿亩以上,但耕地质量不高,在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大量占用好耕地,补充的常常是差地,“数量平衡背后有质量危机”。 4、政绩考核制度带来的地方政府短视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两大指标是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现行的土地批租制度下,地方政府往往出于个人政绩考虑,在任期内有偿出让土地一次性收取了未来50-70年的收益,透支未来的土地收入来进行城市建设,发展经济。一方面,通过卖地,可以直接完成财政收入考核指标,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将卖地所得大规模投资于城市建设,既可以创造“看得见”的政绩,也可以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间接拉动地方GDP增长。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讨论为什么要实行有偿使用土地制度时,就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不少人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角度,主张土地有偿使用,他们侧重强调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但也有人认为,实行土地有偿使用,主要是为了发挥地租的调节作用,理顺经济关系。为此必须防止单纯财政观点,因为片面追求政府地租收入最大化,可能会侵蚀企业的正常利润,反而不利于理顺经济关系。 当时的讨论,并未就这个问题达成共识。但是,从后来的实践看,实际上是财政观点占了主导地位,最终形成了土地财政。这是土地财政的外部制度条件。 “土地财政”的现状及变化 在很多地方,第二财政早已超过第一财政。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在“土地财政”上,这些地方政府最核心的做法是土地整理,就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把集体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后,进行招拍挂,价格就会翻几番 。 土地财政是中国在城镇化演进过程中特有的历史现象。“狭义”的土地财政是指中国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所形成的严重依赖,而“广义”的土地财政不仅包括卖地收入,还包括地方政府设立融资平台、依靠土地抵押所进行的各类融资活动,即“土地金融”。 2001-2010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从1296亿元增长到2.9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也从16.6%上升到76.6%,年度之间虽然存在明显波动,但多数年份所占比例在40%-50%,是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2008年上半年至2012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从1.7万亿元增加到9.2万亿元,占我国银行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也从约7.6%迅速攀升至13.8%。 毋庸置疑,土地财政在提振经济增长、加快城市化进程、缓解地方建设资金压力等方面曾经并且仍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此所引起的结构转型问题、金融风险问题也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摆脱土地财政的约束、建立可持续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以及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成为中国政府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土地财政的利弊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种工具,可谓利弊互见。 在中国,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形成,大体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这十几年,中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其奥秘就在城市政府通过经营土地,积聚了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