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体系与战略组合研究-求是学刊.pdfVIP

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体系与战略组合研究-求是学刊.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体系与战略组合研究-求是学刊

2016年1月 求是学刊 Jan.,2016 第43卷 第1期 SEEKING TRUTH Vol.43 No.1 □ 经济问题研究:制造业发展 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体系 与战略组合研究 赵 博 ,毕克新1 1,2 (1.哈尔滨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对突破性创新进行战略规划是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选择,也是业界通行的做法和国 际社会的基本共识。我国开展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必须遵循这一科学范式和国际惯例,从 低碳突破性创新的状态、过程、类型、需求、技术等维度进行市场细分和识别,从而勾勒出系 统、科学、全面的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体系,借此,采用筛选和重组的加工方法,构建制 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可选择的战略组合完整框架,从而为我国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安 排提供理论指南和现实指导。 关键词:制造业低碳;突破性创新;战略体系;战略组合 作者简介:赵博,女,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技术创新及技术管理研究;毕克 新,男,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技 术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北地区制造业创新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项目编号: 09BJL056 中图分类号:F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6)01-0072-08 平的2倍,人均碳排放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 引 言 40%。而且,碳排放的峰值还没有到来,控制碳排 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制造业,工业化国家中 放压力巨大。为了更好地承担气候变化的责任, 70%~80%的物质财富来自制造业,因此,开展节 履行减排的国际义务,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 能减排,关键和重点是制造业。中国是制造业大 上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 国,也是全球碳排放量第一大国,年均碳排放量 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至45%,非化石 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0%,碳排放增量占全球的 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要达到15%左右,同时要增 7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 加4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和13亿立方米森林蓄 - 72 - 积量。”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业层面,落实到千千万万的制造业企业中去,并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把“单位国内 通过千千万万制造业企业减碳效果来整体体现 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节能减排的成绩。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作为奋斗目标。为了把 近年来,中央政府通过强制性硬性指标、软 承诺和目标落到实处,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 性政策优惠等手段,把节能减排的压力下放给制 政策和文件,有效地促进了减排事业的发展。 造业企业,有效地控制了碳排放水平。杨浩昌等 中国政府节能减排的决心和力度是国际公 人的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总体上 认的,但是,也应看到,控制碳排放不仅仅是政策 呈上升趋势,其中,以2006年为分界点,在2006 和决心,更为重要的是技术,技术是控制碳排放 年以前,制造业低碳化水平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的核心手段。当前,我国碳排放目标最终都要通 性,上升趋势缓慢;2006年以后,制造业低碳化水 [1] 过技术创新来实现。没有技术作支撑,不仅碳排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