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高考变化整体把握新课程.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确理解高考变化整体把握新课程

正确理解高考变化,整体把握新课程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 王乐 我们研究高考不仅是研究题目,更要从题目的变化看趋势,进而从这种趋势中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课程。 我们都知道,高考的指导思想是三个有利于: 77年恢复高考提出1)有利于高校徐选拔人才;后来加进2)有利于实施中学素质教育。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这时高考试题中引入了应用题,同时在设计题目时尝试了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度。04年新课改指导思想有加入了3)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高考试题又有了相应的变化。 例如: (08年南开自主招生)观察下面函数图象,构造5种不同的实际问题背景。 (上海高考题)写出6种不同的中心在原点,长轴2a,短轴2b的椭圆方程。 (2010年吉林高考题)写出3个正视图为三角形的几何体。 题目的变化实际上反映的正是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改变。评价由选拔向自我展示过渡。再看下面两个例子我们这种感受就会更清晰。 (09年海南宁夏)(17)(本小题满分12分) 为了测量两山顶M,N间的距离,飞机沿水平方向在A,B两点进行测量,A,B,M,N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如示意图),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A,B间的距离,请设计一个方案,包括:①指出需要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②用文字和公式写出计算M,N间的距离的步骤。 (10年吉林)(13)设为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且恒有,可以用随机模拟方法近似计算积分,先产生两组(每组N个)区间上的均匀随机数和,由此得到N个点,再数出其中满足的点数,那么由随机模拟方案可得积分的近似值为 。 10年(19)(本小题12分) 为调查某地区老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老年人,结果如下: 是否需要志愿 性别 男 女 需要 40 30 不需要 160 270 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 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 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供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老年人,需要志愿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说明理由 附: 我们注意到,命题命题的设计给学生很多发挥和展示的空间。面对这种变化我们马上会考虑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教学中因对这种变化?我认为就是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不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给他们空间,让学生多做多想多说。这不是高三一年能做到的,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这种能力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 我想这一点,北京同行做的很好。 我讲一个北大附中特级教师张思明的一节《正余弦定理应用》的案例。他的教学设计大概是这样的: 教师抛出问题:不出校门测量校外一高楼高度。 学生分组,提出初步设想(算法初步)此时教师并不评价。 小组分工,户外实际操作,统计数据(合作) 回到班级汇报结果并计算过程(学生自我展示阶段) 学生互评(不但评价缺点还要评价优点) 教师总结 其实我们细想教学中还有很多内容可以作为载体让学生自我展示。例如统计的教学,算法的教学等等。 比如我在讲解余弦定理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早上上学时,甲离学校10公里,乙离学校15公里。问甲乙相距几公里。抛出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自我展示,教师暂时不作出评价。 上面简单说了高考指导思想的变化,可能大家比较关心的是高考内容上的变化。高考内容更趋向于考察学科主干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性通法。理科从15个知识模块增加到21个知识模块;文科从13个知识模块增加到20个知识模块。总的趋势是宽而浅了。 先以海南宁夏吉林4年中函数题为例(不包括三角和导数)看看函数内容的变化。 (07年)14.设函数为奇函数,则    . (09年)(12)用min{a,b,c}表示a,b,c三个数中的最小值 设f(x)=min{, x+2,10-x} (x 0),则f(x)的最大值为 (A)4 (B)5 (C)6 (D)7 10年(8)设偶函数满足,则 (A) (B) (C) (D) 10年(11)已知函数若互不相等,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4年中仅此4道题。我们不仅会想,高考是否在降低函数的难度?我们日常教学中是否都做了一些无用功? 我认为,还是要从内容整体上去看待这个问题,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一条主线。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条主线。 我们先讲函数概念―――进而讲解函数性质――进而以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为载体运用前面的性质解决问题―――二分法(运用函数图象解决方程问题)―――导数(目的:研究未知函数图像问题)―――利用初等函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探究未知函数相关性质。 这样我们就很清楚的看到,函数内容就包括两点,一是函数性质;二是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和手段。当然,掌握这两个方面是需要螺旋上升的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