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康复理疗与推拿的历史发展供参习.doc

推拿康复理疗与推拿的历史发展供参习.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拿康复理疗与推拿的历史发展供参习

推拿按摩康复理疗 历史发展 1949年以前,推拿学科的发展特点是存在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由于当时的卫生政策不重视中医,尤不重视操作型的医疗技术,所以,推拿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间存在和发展。如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等等。这些众多的学术流派,是我国推拿学科的一大特色。这个时期,由于西方医学的传人,推拿与中医其他学科一样受到冲击。但推拿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在冲击中吸收了西方医学的解剖、生理等基础知识充实自身,如上海的滚法推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50年代以后,推拿学科有了显著的发展。1956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1958年在上海建立了国内第一所中医推拿门诊部。通过设科办校,培养了一大批推拿专业的后继人才,继承和整理了推拿的学术经验。60年代初、中期,推拿疗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整理出版了推拿专业教材和专著,开展了推拿的实验观察和文献研究。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中,推拿作为一种无创伤、非介入性的自然疗法,被国内外医学界有识之士重新认识。高等中医院校正式设置推拿专业,如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于1982年招收本科生,培养推拿高级中医师,1985年上海中医学院还招收了第一批推拿硕士研究生;全国的医疗机构、康复(保健)机构,普遍设立推拿(按摩)科,推拿被更为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各科;1987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国性的推拿学术团体——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学会;推拿的实验研究也不断地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中医推拿特色标志之一的学术流派,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扬。据近几年的统计,我国主要的推拿学术流派有小儿推拿、正骨推拿、运动推拿、指压推拿、保健推拿、一指禅推拿、滚法推拿、内功推拿、经穴推拿、腹诊法推拿等10余家。 在临床研究方面,50年代后期。推拿的临床应用范围有伤、内、妇、外,儿等科病症。如1959年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根据世代相传的民间推拿临床经验整理编著的《中医推拿学》,所列出的治疗病症即达70余种。其中,内科病症有头痛、感冒、中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妇科病症有经闭、痛经、盆腔炎等;伤科病症有椎间盘突出症、腱鞘炎、伤气等;儿科病症有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腹泻、惊风等;外科病症有痈、乳蛾等。50年代末期及60年代初期,医学临床开始逐步应用推拿治疗食道癌、胆道蛔虫病、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小儿腹泻、流行性感冒、白喉、疟疾、乳腺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等。70年代初,根据推拿止痛的作用,开展了推拿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摘除、疝修补、剖腹产、胃大部切除等10余种手术。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推拿治疗内儿科疾病有了迅速的进展,如推拿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糖尿病等疗效及其作用原理,都可通过现代检测仪器加以证实并作出阐述。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手法是指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照各种特定技巧的动作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操作的方法。手法要求持久、有力、柔和、自然,并有一定深透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推拿按摩是一种古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此疗法就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中,民间医师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抢救了尸厥病人;《黄帝内经》中记载了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疗痹症、痿证、口眼歪斜和胃痛等。常用手法有:推、拿、按、摩、揉、捏、弹、拨、点、摇、滚、拍、击、拔伸、牵引、复位等。临床根据不同病人的体质、病症、部位及目的等采取不同的推拿按摩手法。推拿按摩法主要具有疏筋通络,理筋整复,行气活血,祛瘀等作用,通过刺激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频率的快慢以及手法方向的变化等各种不同性质和量的刺激,对具体脏腑起到治疗作用。[1] 推拿按摩治疗八法: 1.温: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等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使能量深入分肉或脏腑组织,以达到温热祛寒的目的,适用于虚寒症。 2.补:运用推法、摩法、揉法等重点在腹部的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上,再用按法、摩法、推法、点法作用于背部膀胱经和华佗夹脊穴上,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重点补后天之本脾胃和先天之本腰肾。 3.通:运用推、拿、搓、等法作用于四肢疏通经络,拿肩井通气机,行气血,点按背部腧穴通畅脏腑气血,以达到祛除病邪壅滞的作用。 4.泻:运用按揉法、推法、弹拨法等作用于腹部,一般用于下焦实证。由于结滞实热引起的下腹胀满或胀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皆可用本法,本法之长在于无药物之俊猛,且无毒副作用。 5.汗:用先轻后重的手法加强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出,使病邪从表解,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适用于风热外感和风寒外感。 6.和:运用滚、按、揉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