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基础325专用课件
中国传统教育的文化基础 第1讲 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告子:“生之谓性”;“食色,性也”。 庄子:“性者,生之质也”;“人不知其然,性也”。 孟子主“性善论”,荀子主“性恶论”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关注人的发展,首先应关注人的自然天性; 2.人的发展是人性的发展,是人的先天素质在社会环境下的发展; 3.将人与自然共同考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易·赉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春秋》讲的是“以人事反诸天道”。 《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追求“天人合一”。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天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一、自然的文化意义 《易·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文化,从其发生学的意义上说,是一定地理—气候条件下特定的人类群体为适应自然求得生存的一种设置。 自然界不仅构成了人的外部环境,而且也构成了人的内部素质。 人是从自然中走出来,并始终依赖于自然而存在,因而也将处于自然的永久的导引之下。 (一)中国地理条件 中国的地理环境,西边和北边群山环抱,东边和南边则是浩瀚大海。在古代交通工具极端落后的条件下,古代中国人难以突破西边高耸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和青藏高原这些天然屏障,以及东南面的大海阻隔。但古代中国人所赖以生活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乃至珠江流域,则地域辽阔,地势平坦,河汊纵横,气候温和。这样的地理气候条件促成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早熟,也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色彩。 (二)中国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就地发展,封闭发展,农业文明发达; 与自然关系密切,认识自然,利用自然; 群体团结,小我服从大我。 钱穆先生曾经将人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商业文化 农耕文化之最内感曰‘天人相应’、‘物我一体’,曰‘顺’曰‘和’。其自勉则曰‘安分’而‘守己’。” 二、古代天道观的演变 1.人兽杂糅的自然观 图腾崇拜、敬神祭天都是这种自然观的反映。 其中也充满着希望人类能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期盼。《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2.天人分离的自然观 西周以后,开始把“天”视为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 孔子:“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荀子:“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老子释“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尚书》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礼记》的“人者,天地之心也”, 《荀子》提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更把人作为自然万物的主体 西周以后,出现了对鬼神的怀疑和保留。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提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政治意识上的民本思想。《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谷梁传》:“民者,君之本也”,《管子》“王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倍之则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丘民而为天子” 3.《易传》的“天人调谐”自然观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要服从自然规律 《易传》认为,自然是宇宙普遍生命大化流行的境域。“天地之大德曰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生的理想是天人调谐 三、传统的整体观 1.传统整体观首先产生于公共权力的需要 中国公共权力的形成首先取决于治理洪水的需要。艰难的环境,惟有结群才能自保自存,从小群向大群跨进。由于战胜大自然的共同利益而极需要公共权力的产生,以利统一指挥。 《吕氏春秋·荡兵篇》:“胜者为长,长则犹不足治之,故立君;君又不足以治之,故立天子。天子之立也出于君,君之立也出于长,长之立也出于争。” 2.传统整体观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中国的国家形成是以家族为基础的 家族(以血缘为基础)——国家(以地缘为基础):东西方国家共同之路 但实现的路径不同 中国夏朝建国,走的是一条家国一体之路。 在宗法血缘制度之下,国家权力必然以祖先崇拜来维系血缘,以血缘的亲疏来划分等级,以等级的高低来分割权力。 在这里,不平等是绝对的,而且这种不平等是先天的,是以自然属性为依据的。 这儿的一面旗帜,便是一种抽象的整体性,即一个“公”字。 3·传统整体观以家长制为支撑 古代的政治王朝以父家长制方式构建,财富仍在权力的支配之下。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享有绝对的土地处置权,造成了社会的等级制,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 伴随着个人独占制,产生的便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普遍的人身奴役。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