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副词总结供参习
文言文副词
目录:
1、语气副词: 反问:岂、不亦(…乎)、其、庸、宁、独;测问:无乃(毋乃)、岂、何其;祈使(希望):
其、必、姑、庶几、庶、幸、弟;祈使(禁止):无、毋、勿 …………………… 1(1—6)
2、决断副词:(表否定性论断)非;(表论断表说明)固、实、诚、乃、即、必、殆、又、亦;(表示限定
范围)独、仅、徒、直、特;(表推测)其、庶、庶几 …………………………… 6(6-12)
3、时态副词:(表对持续时态的否定)未;(表已经发生的时态)既、已、尝、未尝;(表将要发生的时态)
将、且;(表正在进行、持续或同时的时态)方、方且、尚、犹、适;(表不止一次的时态)
复、骤、数、仍、亟;(表时序的时态)先、卒、终、竟;(表很快发生的时态)立、即、
遽、亟、稍、素 ………………………………………………………………… 12(12-20)
4、程度副词:(表程度高)甚、已、至、最、殊、太、尤、良、极;(表程度低)少、颇、微;(表更进一
步)益、愈(俞)、弥、加、滋(兹) ………………………………………… 20(20-23)
5、否定副词:(表否定)不、弗、未、无、毋、勿 …………………………………………… 23(23—25)
6、谦敬副词:(表自谦)敢、窃、愚、伏;(表敬重)辱、惠、请、谨、幸 ………………… 25(25-27)
7、范围副词:(表范围)皆、尽、悉、俱、咸、毕、并、各、共、相 ……………………… 27(27—30)
一、语气副词
语气副词有构成不同句类的作用,常用的有两类:疑问语气副词和祈使语气副词。
1、疑问语气副词
注意:疑问语气副词大多用表示反问(无疑而问)和测问(半疑半问)。
表示反问常用的有:
1)岂
表示肯定的反问,可译为:难道;怎么。例如:
○ 岂敢”,“岂堪”,“岂可”,“岂有此理”;
○《战国策·赵策》:“岂非计久长”。
又如:岂非,岂不,岂有意乎。
2)不亦(……乎)
表反问,用在谓语的前面句末多有“乎”字。
○宋·欧阳修《归田录》吾射不亦精乎?
○《礼记·檀弓下》:“武子曰:‘不亦善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
唐韩愈《送齐暤下第序》:“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
明李东阳《安平镇减水石坝记》:之,善防者水淫之,两者不亦兼而有之乎?”
3)其
表示诘问。通“岂”,可译为:难道。例如: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为死君乎”。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唐·韩愈《师说》:“其可怪也欤”。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国其果老矣乎”。
4)独
表反问:可译为:岂,难道。例如:
○“君独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诗·小雅·何草不黄》独为匪民?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聊斋志异》兄不能威,独不能断“出”耶?
5)庸
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岂、哪里、怎么。例如: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庸非昔日之乐”。
○唐·韩愈《师说》:“庸知其年之先后”。
如:庸安(何以,怎么);庸何(何,什么)
6)宁
表反问。可译为:岂;难道 。例如:
○《诗·郑风·子衿》子宁不来。又:子宁不嗣音。
○《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宁不哀哉。
○唐·李朝威《柳毅传》宁止不避。
○清·袁枚《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
又如:宁渠(难道;如何);事之可怪,宁有逾此
注意:上述六个疑问语气副词,主要用来表示反问。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不先破秦入关中,公岂敢入乎?
○《吕氏春秋·察今》:舟巳行矣,而公开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国无主,其能久乎?
○《战国策·楚策四》:王独未见夫睛蛉乎?
以上都是反问句。而且都与“乎”字构成反问语气句。
表示测问常用的有:
1)无乃(毋乃),
表示委婉反问或委婉测度的语气。可译为:莫非;不是;岂不是;恐怕是。例如:
○《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
○唐·韩愈《行难》:“由宰相至百执事凡几位,由一方至一州凡几位,先生之得者,无乃不足充其位邪?”
○元·萨都剌 《相逢行》:“郎君别后瘦如许,无迺从前作诗苦?”
○清·和邦额 《夜谭随录·邵廷铨》:“公子此际利害,间不容髮,不急为之救,乃又虑及未然,兄之计无乃左矣!”
○《论语·季氏》:“无乃尔是过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