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後的心理复健-cgmh.org.tw.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灾难後的心理复健-cgmh.org.tw.ppt

災難後的心理復原技術 嘉義長庚醫院精神科 林淑華 臨床心理師 災難 有很多形式的災變或災難,天災或人禍。 除了外顯可見的物質或生理受損需要復原與療癒外,通常無形的心靈受創更需要注意去處理與因應。 同理心 表現出一同面對問題的態度是很重要的。切勿過度理性或置身事外。 何謂同理心? 可以了解對方所遭遇的問題,可能會產生的情緒,並表達出感同身受的了解。較高級的同理心為,除了表達對情緒的了解與接納外,更可以表達出對對方問題陳述的背後,所隱藏的真正需求或感受。 災變的影響 生活環境或規律的改變 喪失親人的傷慟 影響非直接受災之親友的情緒 失去經濟上的支柱 失去心理上的支持 自我概念的改變 救災人員或社會人士被影響 災變就是一種重大壓力 災變後的反應是正常?還是病態? 目前傾向認為是遭遇重大壓力後的正常反應。 需要觀察與追蹤災變後,個體的反應持續的時間與影響的程度。 受到災變後要多久才恢復並無明確的時間點,但對其正常生活的影響要減少。 壓力是什麼? 定義: 經過個人與環境交流後,個人覺知到情境的要求與其生理、心理,或社會系統資源之間有差距。即身心狀態失去原有的平衡。 感到生理或心理不適,且覺得社會資源不足時,便會產生壓力感。 壓力的影響 情緒與壓力: 許多壓力都與情緒狀態有關。如: 害怕、悲傷、憂鬱、生氣…等。 認知與壓力:想法會影響壓力感是否持續或持續的時間。想法也會因為壓力而改變。 社會行為與壓力: 壓力會使一個人與外界互動的方式及態度改變。 人面對死亡威脅時的心理反應 驚訝與否認 憤怒 討價還價 憂鬱期 接受期 每個階段並非依序產生,也並非都會產生,但若停滯在某階段太久,且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就要注意。 情緒的抒發與調節很重要 讓其表達創傷經驗與感受,並完全接納。 協助受災者了解其情緒意義。 分享與受災者相關的經驗。 初期首重物質與環境的安穩 救援或搜尋行動 相關傷亡的醫療、撫恤與補助 相關政府機構的安置與安頓 並盡量協助生活逐漸恢復災變前的規律或功能 災變下的心理反應與影響因素 受災情況、性格特質、災後處遇 創傷經驗是否重複出現、過度敏感、否認、呆滯、過度冷靜 情緒會有:不安、害怕、恐懼、悲哀、傷心、無助、憤怒、生氣、怨天尤人、罪惡感 產生基本信念的負向轉變 近而猜疑、不信任他人、猜疑別人的動機、停止社交活動 因應策略 提供陪伴、傾聽與同理 參與相關的支持性團體 參與相關的心理重建活動,增加對相關心理反應的了解與因應能力 幫助他人,並與人互動,可以產生自我價值感或轉移注意力 維持身心平衡狀態的能力 情緒焦點的因應方式: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減少情緒不適的影響。運動或學習其他放鬆生理狀態的技巧。 問題導向的因應方式: 學習直接面對問題並加以解決的能力。 正向(樂觀)思考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經常看看我還有什麼,而非我失去或我沒有什麼! 心理學「自驗預言」的概念,人會因為自己認定的狀況而去完成它。 想法影響情緒以及可能採取的行動,並非事情影響我們的行動。 知識就是力量:情緒與想法的關係 Beck貝克的理論   影響    產生 情境  想法   情緒及行為   解釋      影響 情境:實際發生的事情 情緒及行為: 因想法而產生的情緒及行為 想法: 個體如何看待或解釋情境(個體主觀 的詮釋) 群體社會下的人我健康之關係 自助與互助的重要性。 人需要有適當的自我調適之心理彈性。 以為不重要的他人問題,會因為人際互動網絡,使彼此間可能相互影響。 每個人也都可能會影響他人的心理健康。 團體概念下的相互影響及互助 避免造成再次的傷害: 避免無心的戲謔或玩笑、習慣性的責罵或不必要的道聽塗說。也要避免表現出比當事人更加擔憂,如:過度的頻繁的探視及詢問。若不知如何以語言表達關懷,可以運用非語言的溝通方式表達支持、同理及關心。 接納當事者的情緒: 同理當事者的情緒反應,可以表達自己如果是當事者也會有類似的感受。肯定當事者的自我調適,表達陪伴及願意一同面對情緒。 團體概念下的相互影響及互助(續) 了解當事者對事情經過的看法:傾聽重於解釋及分析,提供當事者重新評量事件的機會,並了解自己的感受。當事者對於事件的想法只要不是極度悲觀或偏執,都應被接受及同理。 協助當事者有效的處理情緒變化: 以積極正向的態度協助評估當事者的感受。找出其慣用維持情緒穩定與工作表現的方法。若當事者願意可以提供後續的協助。 心理復原技術可分為六大部分 了解需求與問題 管理壓力/創傷反應:表達創傷經驗 協助問題解決:協助處理相關的問題 促進有益思考:停止無意義的思考 安排正向的活動 健康連結,與人聯繫 每個經驗都有其正向的意義 陪伴受災者一段時間,了解其逐漸恢復較健康的狀態與想法後,可開始協助其思考受災經驗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